营养专栏婴幼儿喂养障碍的营养治疗措施

?陈洁

撰稿

陈洁(浙江大医院消化科)

编辑

闵俊

● ● ●

婴幼儿喂养障碍指由于多种原因引起的、发生于不同部位的吞咽时咽下困难而造成的摄食障碍,人群中发病率约1%,常见的病因包括早产、口咽部疾病、呼吸系统疾病、胃肠道疾病、先天性心脏病、遗传代谢性疾病和神经肌肉型疾病。临床表现为拒绝进食、呕吐、反复吸入性肺炎,很快导致机体营养不良,严重者可危及生命。对于高危患者,包括脑瘫、脑损伤、神经肌肉性疾病、颅面畸形、呼吸道发育异常、先天性心脏病、早产儿、胃肠道疾病、外伤等,首先需要进行全面的临床评估,尽可能明确性质和相应的病因,有助于治疗方案的制定,常用的评估技术包括临床评估工具和质量评估。

婴幼儿喂养障碍的管理需要多学科合作,涉及消化科、神经科、呼吸科、营养科、康复科和护理团队等,相关治疗包括针对原发病的治疗、吞咽康复训练和营养支持治疗。营养支持治疗是严重喂养障碍患儿康复的基础,可以有效改善患儿的营养状态和改善预后。

儿童处于生长发育期,喂养障碍的患儿在短期内生长发育就可能会受到影响甚至导致严重的后遗症,为了使患儿达到身体和认知发育的最大潜力,必须供给足够的能量和营养素。通常可以通过改良食品的性质(如增稠、增香、剁碎)、调整烹饪方法、改变进食体位和坐位、应用特殊的喂养工具等增加供给能量和营养素,对于严重的喂养障碍患儿则需要采用肠内营养或肠外营养。然而,具体如何实施,其有效性和安全性如何,目前在儿科领域报道少,尚无定论。

浙江大医院对于13例年龄在3.5个月~6岁的严重喂养障碍合并中、重度营养不良以及吸入性肺炎的经鼻胃管管饲失败的患儿采用经皮内镜下胃造瘘置管(PEG)+经皮内镜下胃造瘘空肠置管(PEGJ)进行管饲治疗,观察经皮内镜下胃造瘘术成功率及并发症、造瘘置管肠内营养治疗后营养状态改变、疾病转归,探讨PEG和PEGJ在严重喂养障碍患儿中的应用价值和安全性。结果显示,所有患儿手术均取得成功。5例(38.5%)患儿出现手术相关的近期并发症,其中造瘘周围皮肤感染2例、胃结肠瘘1例、气腹2例、造瘘管瘘2例,经对症保守治疗后均好转。营养状况明显改善,改善率%,吸入性肺炎85.7%好转,24.3%减轻。4例患者经口摄食功能恢复正常后拔管,其余患者继续肠内营养随访治疗中。本研究结果显示,PEG和PEGJ置管肠内营养治疗对于严重喂养障碍患儿可以显著改善营养状态、减少吸入性肺炎的发生率、改善基础疾病的转归。值得注意的是,该组患者入组时营养不良发生率高、程度重,PEG和PEGJ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文献报道高。因此,如何合理把握介入时机、严格掌握适应证、严格操作流程和术后护理,在肠内营养的同时积极主动地进行吞咽和经口摄食功能的训练以便尽早拔管,需要进一步研究。

制版编辑:宋亚波|

中华医学信息导报

《中华医学信息导报》创刊于年,为中华医学会机关报。本报以“传播医学信息,引领临床实践”为办刊宗旨,积极打造“中国医学学术发布首选平台”。

欢迎订阅信息导报

邮发代号:2-;

订阅单价:半月刊,4.8元/期,.2元/年。

-

投稿邮箱:cma_cmn

.







































治疗白癜风的医院哪里好
白癜风可以治愈



转载请注明:http://www.yfena.com/dljcy/12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