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
两院医学评论
答
黎介寿院士
问:我们知道肠子是人体的重要消化器官,营养的吸收就靠它,那么它是怎么发挥消化功能的呢?
答:肠子是我们人体的很重要的一个器官,我们平时讲肠子把它分为几个部分,从上到下,第一部分是12指肠,为什么这样叫呢?这段肠子相当于两个手的12个手指的横的长度。十二指肠的下面是小肠,小肠的长度大约是三米到五米,它又分成两个部分:空肠和回肠。空肠是上部分下部分是回肠,在人体中间,消化吸收营养的,最主要的在小肠部分。然后小肠上面是结肠,结肠有1.5米长,它又分为盲肠、升结肠、横结肠、降结肠和乙状结肠。结肠原来认为它的功能储存食物残渣,但是现在认为结肠也还有一定的功能,它能吸收一部分的电解质跟糖分,它更重要的功能是,肠子里的细菌。我们常常认为人体的细菌是有害的,世界上很多细菌是有益的,这些细菌在里头能使我们肠道的生态保持平衡,并且他能够制造一些维生素,像维生素k,就是肠道里的细菌制造的。还有在重病人中,细菌的生态平衡是非常重要的。所以正常的功能还是有用的。在结肠的旁边还有一个叫阑尾,我们平常讲的阑尾炎就是发生在这里,它实际上是一个废弃的器官,他在食草动物中比较发达,在食肉类动物中就比较萎缩了,在我们人类身上也是萎缩了。当然,目前还认为它有一点免疫功能。
所以总体来讲,肠子的功能有这几部分:第一个是消化食物,第二个是吸收营养,第三个是释放激素,这个对大家来讲比较陌生一些。因为我们肠道里头有很多的激素,比方讲,胆囊怎么会收缩呢?这是因为肠子分泌一个激素叫缩胆素。还有很多激素,肠子里的激素对我们人体还是很有关系的。第四呢,就是以往没认识到的,免疫功能,特别是80年代以后很重视这一点,因为肠道的淋巴细胞占到全身的淋巴细胞的60%,它是一个很有用的免疫器官。最后一个,肠子有一个屏障功能。这也是80年代以后所出现的。我们简单的设想一下,我们一天吃过的东西里面有些是有用的,有些是无用的,虽然说我们吃食物都很干净的,实际上它含有大量的细菌。为什么这些没有用的东西不能够进入体内,而那些有用的东西就被人吸收了呢?这就是靠肠子的黏膜的作用,所以,我们讲肠子的粘膜有一个屏障作用。
问:黎院士,治疗肠瘘问题,你们主要采用什么方法呢?
答:在70年代以前,肠瘘死亡率非常高,现在的情况就好了。随着医学的发展进步,它的治疗方法和原则逐步完善,主要有几个措施:一个是控制感染,第二个是纠正水、电解质紊乱。水、电解质是什么呢?我们平常喝进去的水,正常的肠子是吸收的,而肠瘘,他喝进去的水就漏掉了。人体60%是水,所以你没有水,这个人的循环就有问题,再有就是营养不行,营养丧失。还有器官功能破坏了,没有营养了,器官功能就坏了,所以这一些就是我们在治疗肠瘘的时候需要考虑的问题。
问:我们肠子的健康和日常生活习惯密切相关,对我们正常人来说,该怎么保护肠子的健康呢?
答:保护肠子,不损害它,因为肠子的功能有一定限度,我觉得我们一些老年人的,或者传统的一些认识还是很正确的。我总结一下对肠子健康的要求有几条:一个是不偏食,因为我们所有的营养都从食物中来,并不是一种食物就包括所有的营养,所以能够吃的食物,适合我们的食物,都应该吃。我们国家的食物种类是很多的,有统计,我们的食品大概有两千多种,而西餐只有两百多种,所以他们的食品中营养常常有所缺乏,所以希望人们不要偏食,喜欢吃什么,不喜欢吃什么,这样不好。
第二个是不乱吃,不偏食跟不乱吃是两回事,不乱吃的,好比酒啊,不宜喝太多。另外我觉得我们现在吃东西有点乱了,什么东西都吃,什么少吃什么,什么东西奇怪吃什么,我们有些食品是我们传统几千年延续下来的,虽然没有经过很科学的分析,但传统的食物经过时间的考验,证明他是有益的,没有多大坏处的。而有些东西没有经过化验就在吃,有没有坏处呢?好比讲,有些人吃海鲜很多,但是有些人不能吃海鲜,海鲜里的蛋白质他们就不能耐受,所以有些食物没有经过我们大量的尝试,他是不是有害,这还是一个问题。所以,我不赞成乱吃。
再一个是适量,吃的量正好,过多过少都不合适,过少营养不足,过多营养也会带来很多疾病,并且营养过多肠子的负担就大。还有一个按时进餐,应该按照有规律的方式,到应该吃饭的时间就吃饭,不要一会儿晚,一会儿早,一会儿不吃,如果达到这样就对肠子保持了一个正常的状态。
问:有一段时间,市场上刮起了一阵洗肠风,听说是用一种特殊仪器把人的肠子清洗一遍,能起到强身健体的作用,对这种追求健康的方式,您有什么看法?
答:实际上洗肠不是一个健康的方法。在我们医疗上来讲,有一个叫做选择性去污,有些病人,例如肠道里的细菌过多,有害物质太多,还有肠道的屏障功能不好,有害物质就可以到身体里面去,这个时候我们就要去掉它。现在重症胰腺炎很多,在重症胰腺炎治疗中一个方法,或者用泻剂、或者用灌肠的方法,把肠子里的东西去掉,就是希望你肠子里面的东西,不要通过损害肠粘膜屏障到胰腺里去,这种洗肠的方法是应该的。我们反过来讲,讲到肠子的功能,我们讲肠子里的很多细菌不是有害的,是有益的,所以这种情况下,你要把它去掉,那就是把它有益的东西去掉,反而造成了生态的不平衡,很多的东西,细菌应该产生的东西就没有了。所以,我们有的时候在治疗的时候,还得要把这些有益的细菌加进去。要不然抗生素用的太多了,它就可以使细菌里的有些有益的细菌去掉。我们叫菌群失调,所以,这个洗肠的方法,你要看他从什么角度出发,假如我们是治病,是应该的,可以用,而健康人是不宜这样做的。
问:现在随着健康意识的提高,不少人为保持营养摄入均衡,定期服用维生素药片,您赞成这种做法吗?
答:我刚才讲对肠子的保护,第一条就是不偏食,不偏食的目的是什么呢?就是我所有的营养品都可以从食物中来,维生素身体上要不要呢?当然是要的,但是如果我们食物中间都很正常的吃到了,我们就不会发生营养不平衡,不需要过多去补充维生素药片。除非在冬天,你吃不到蔬菜,一点蔬菜都没有,这种情况下,我补充点维生素c,吃些水果。但我们在正常的生活里,蔬菜水果都有,用不着再从药物里补充。
来源:两院院士谈健康两院医学评论
索引:黎介寿肠瘘病中国工程院院士
院士简介:黎介寿(年9月13日-),南京大学医学院临床学院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医院副院长、解放军普通外科研究所所长。著名普外科学专家,肠外瘘治疗的创始人、临床营养支持的奠基人、亚洲人同种异体小肠移植的开拓者,在静脉营养学方面有着非凡建树,曾于年完成了亚洲第一例人同种异体移植术,在国内外普通外科领域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学术地位。先后荣获"何梁何利"奖、中国医师奖、全国科技大会奖、江苏省科学技术突出贡献奖;获得省部级以上高等级科技成果奖36项,发表科研论文多篇,担任13卷巨著《手术学全集》总主编,主编著作10部,参编著作31部;在亚洲首次完成同种异种小肠移植、肝肠联合移植。年1月,由黎院士领衔完成的"肠功能障碍的研究"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是建国以来江苏省医疗界荣获的唯一一项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擅长腹部外科,尤其对治疗肠外瘘、同种异体小肠移植、临床营养支持及各种普通外科疑难杂症与危重病人有丰富的经验与卓越效果。年2月,在他的领导下,经过8年的实验,医院全军普通外科研究所获得了动物异体小肠移植实验的成功,这在亚洲尚属首次。年3月12日,他亲自主刀,为一例患短肠综合症的患者移植了2.5m异体小肠,患者术后存活天。这一手术的成功打破了中国及亚洲小肠移植零的记录,使中国的器官移植技术达到了国际水平。年1月19日,黎介寿再次成功地进行了亚洲第2例人体异体小肠移植手术,使医院成为全世界能施行这一移植术的9个国家中的24所医院之一,是当时亚洲唯一医院。发表学术论文余篇,担任13卷巨著《手术学全集》总主编,主编《肠外瘘》、《临床肠外及肠内营养支持》、《围手术期处理》等专著10部,参与《黄家驷外科学》等31部著作的撰写工作。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和三等奖、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和二等奖、南京大学教学成果特等奖、高等教育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军队医疗成果一等奖、教育部和江苏省科技进步二等奖等各类重大科技成果三十余项。先后荣获"何梁何利奖励基金"医学与药学奖、国家科学大会奖、中国人民解放军专业技术重大贡献奖、总后勤部与南京军区有突出贡献的医学专家、培养人才先进个人等称号10余次。为首批政府津贴获得者,两次荣立二等功。年4月25日被正式命名为"黎介寿星",并刊入《国际小行星历表》,永载史册,成为该天体的永久星名,为世界各国所公认。给您最权威前沿的实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