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便秘,是存在排便费力费时,排便次数明显减少,少于每周3次的情况。
慢性便秘困扰着4%~6%的成年人,老人多于年轻人,女性多于男性,有时候还会有短期的便秘,比如孕期和哺乳期。
大部分便秘是功能性疾病,或者说没有非常确切的病因。
有的是走得慢,结肠的推进蠕动减少,粪便行走减慢,表现为排便次数少,粪便特别干结。
有的是反应差,直肠敏感性降低,不能及时发出排便信号,肛门与直肠在排便时运动不协调,主要表现为排便费力,还会有没排干净的感觉。
有的是想太多,并没有明显的结肠和肌肉功能问题,可能与精神压力以及结肠菌群异常有关。
便秘患者需要遵循的饮食及生活方式:
三多一规律:多膳食纤维、多喝水、多运动,排便要规律。
以下是便秘的纠正过程中,常见容易被忽视或误解的地方。
误区一:便秘都可以自己处理
对于40岁以上突然出现,或者伴有消瘦、便血等报警症状的便秘,应该就诊做必要检查,排除其它疾病。
如果经过了生活方式的正确调整,以及用了常规的安全通便药物治疗,仍然不能达到满意效果的,需要就诊做进一步的检查。
明确便秘的具体类型后,再选择最优的药物或者其它处理方式。
误区二:说膳食纤维就只想到蔬菜
膳食纤维,在便秘的治疗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它不能被人体消化吸收,是组成大便的「骨架」,同时还可以直接刺激肠道蠕动
说起膳食纤维,我们平时注意到的是蔬菜、水果和粗粮,却容易忽视了全谷杂粮、菌菇和豆类。
全谷杂粮没有经过精加工,膳食纤维量更高
菌菇是补充膳食纤维的理想选择;
豆类除了有丰富的膳食纤维,还可以为肠道益生菌供能。
误区三:喝蜂蜜可以治便秘
很多人都说,蜂蜜外观粘稠润滑,可以润肠通便。
可是,蜂蜜进肚之后是要消化吸收的,到达结肠肯定不会再是这种润滑的状态。
还有人说,蜂蜜里含有的果糖,不容易被人体吸收,到达结肠后可以吸水增加大便体积促排便。
而只有很少数的人有「果糖不耐受」的问题,吃多了蜂蜜确实会有拉肚子等反应。而你不一定属于这个少数群体。
多喝普通的开水,对于缓解便秘的效果,一点不亚于蜂蜜水。
误区四:吃香蕉治便秘
香蕉纤维含量高?靠香蕉,以形补形吗?
其实,香蕉的纤维素含量并不高,香蕉对便秘缓解也并不好。
常见的其它水果,比如苹果、橙子、梨、火龙果的,都明显高于香蕉。
生香蕉鞣酸含量高,有些对鞣酸敏感人群吃香蕉,反而会便秘。
而且香蕉还含有保护肠黏膜的成分,钾的含量相对也较丰富,而且热量也比较高。再加上纤维和鞣酸含量上的特点,都表明一点:
香蕉,反而更适合腹泻病人食用。
所以,可以多吃高纤维水果通便,但香蕉一定不是水果里的最佳选择。
误区五:要治疗,只能改变生活习惯和服用泻药?
一般情况下,医生会建议便秘的人平时多吃水果、蔬菜和谷物,同时多锻炼、多喝水、规律排便,但是对于一些情况严重的人来说,除了改变生活方式以外,还需要采取更有针对性的治疗。
1.刺激结肠蠕动
服用渗透性泻剂,这类药可以携带更多的水分到肠道,增加大便体积,促进肠蠕动。
如果常规的渗透性泻剂无效,可以考虑促动力药物,这类药可以直接刺激肠道,使其蠕动加快。对于结肠蠕动慢的患者,这类药可以带来明显改善。
在极少数情况下,还可以进行手术治疗,切除大部分结肠,缩短大便的行走路程,让它更快地拉出去。
2.协调肛门直肠运动
对于肛门直肠运动不协调的患者,国外有一种新疗法:行为疗法。
这些患者便秘的原因是他们的排便动作错了,行为疗法可以让他们直接看到自己排便动作的错误,通过不断练习,学会正确的排便动作,从而治疗便秘。
据统计,这种疗法可以帮助一半的肛门直肠运动不协调的患者改善生活质量,不过这种疗法目前在国内还没有广泛普及。
医生提醒:便秘是指由于粪便在肠内停留过久,以致大便次数减少、大便干结、排出困难或不尽。危害主要有以下几点:
1、加重心脑血管疾病:一般便秘患者经常会出现心脑血管疾病,如果排便时用力过大,会使血压升高,机体耗氧量增加,很容易诱发脑溢血、心绞痛、心肌梗死,甚至危及生命。
2、发生痔疮:如果便秘时排便用力摒力,直肠颈压力就会增高,从而阻断静脉回流,使正常肛垫充血性肥大并反复向远侧移位,其中的纤维间隔逐渐松弛,直至断裂并伴有静脉丛淤血、扩张、融合,甚至夹杂细小的动、静脉瘘,最后形成痔疮。
3、有损美容:长期便秘,经常会导致皮肤粗糙,形成痤疮、色素沉着、没有光泽,颜面色斑等。
4、形成腹疝:如果患者在便秘时排便用力过大,腹内压突然增高,腹内脏器如小肠等经腹壁薄弱处向身体表面突出,可形成腹疝。
5、引起肛裂:引起肛裂的重要原因其中之一就是便秘,肛裂也叫肛门裂,是指肛门自齿线以下的肛管皮层发生长形或椭圆形裂隙。常见于成年人及幼儿,多发生于患慢性顽固性便秘的病人,由于排便时干硬的粪便在通过肛门时容易损伤肛门,排便时用力过猛,粪便强行通过肛管,使肛管受到较深的裂伤则形成肛裂。
医生强烈建议:经常便秘者应定期进行肛肠体检,有家族肠癌史的更需定期做肛肠体检。肛肠疾病不会自愈,发现病情,应在医生建议下采取正确治疗。有病不要硬挺着,该治就得治!
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