溃疡性结肠炎又称慢性非特异性结肠炎,是一种病因未明的慢性疾病,以大肠粘膜与粘膜下炎症为主要特征。临床上以腹泻、粘液脓血便和腹痛等为主要症状,并可发生严重的局部和远处(全身性)并发症。疾病往往反复发作,迁延数月、数年甚至数十年。少数可呈暴发型发病,病情严重,甚至危及生命。
溃疡性结肠炎引起的并发症盘点
1、局部并发症包括痔、肛裂、肛周或坐骨直肠窝脓肿、直肠阴道瘘和直肠脱垂等。这些并发症在腹泻严重的患者最易发生。肛裂在结肠炎症状控制后,可以得到改善。直肠周围脓肿及直肠瘘管,则需在做脓肿切开引流或瘘管开窗后才能愈合。
2、大量便血是本病的主要表现,便血量的多少也是判断病情轻重的指标,但有时难以绝对定量。短时间内大量肠出血,伴有脉搏增快、血压下降及红细胞减少,需输血治疗。文献报道发生率5%,一般经内科治疗能够止血,偶尔出血危及生命需手术治疗。
3、肠狭窄多发生在病变广泛、病程较长(5~25年以上)的病例,结肠狭窄也可由结肠痉挛引起,静脉注射胰高血糖素后缩窄消失。狭窄多位于左半结肠、乙状结肠或直肠。多由于粘膜肌层增厚引起,也可由于假息肉成团,阻塞管腔造成肠腔狭窄。出现肠狭窄时,要警惕肿瘤,并鉴别良、恶性。为明确其性质,必须进行结肠镜下活检。但有时很难依靠活检与细胞学检查排除深部浸润性癌,多采用手术治疗。
4、肠穿孔多为中毒性巨结肠的并发症,发生率国内报道为2.5%~3.5%。多发生于左半结肠。皮质激素的应用是肠穿孔的一个危险因素。
5、中毒性巨结肠为严重的并发症,发生率国外报道为死亡率达44%,多发生在全结肠炎的患者。及时而积极的内科治疗与早期行结肠切除术可能会降低死亡率。
6、结肠癌结肠癌发生率为3%~5%。近年来癌变率下降可能与柳氮磺胺吡啶和糖皮质激素的广泛应用、维持治疗的广泛应用及提倡预防癌变的手术有关。
7、儿童患者可出现生长迟缓。
针对溃疡性结肠炎目前还没有治愈的方法,治疗的目的是为了减少症状,达到和维持缓解期,并避免相关的并发症。最常见的治疗方法是药物和手术。
必克健康之声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