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罗成华
X线检查过去是诊断结肠癌的主要手段,随着纤维结肠镜出现,其在结肠癌的诊断地位退居其后,但仍是诊断的有效手段之一。主要方法有:普通腹透及腹部平片、钡餐检查、钡灌肠及双重对比造影等。
1.普通腹透及腹部平片
此法不是结肠癌常规的检查方法,多在怀疑患者急腹症时用以检查有无膈下游离气体及液平面以判定有无肠穿孔及肠梗阻。有时还可用于腹部肿瘤之间的鉴别方法之一。
2.钡餐检查
由于钡剂在结肠内水分被吸收后较干燥,不易使结肠粘膜显像,而只能显示结肠的充盈像,而且钡块易与大便混杂,很难发现小的癌肿病变,因此不是结肠癌的首选检查方法。
下列情况可选用钡餐造影检查:
①腹部肿块难以判断其来源时可先行钡餐检查;
②作为钡灌肠检查的补充,某些部位或病变,如阑尾、回盲部病变行钡灌肠检查不能很好的显示,可再行钡餐检查;
③用以观察胃肠道的功能状态如腹泻、便秘等。由于钡剂在结肠内淤积,可加重原有的肠梗阻,因此对疑有肠梗阻的患者禁用钡餐检查。
3.钡灌肠检查
这是检查结肠器质性病变较好的方法之一,也是常用的方法之一。除怀疑有结肠坏死、穿孔、肛裂疼痛不能灌肠外,一般无禁忌症。
钡灌肠能很好的显示结肠的形态和轮廓,观察满意后让患者尽可能的排出钡剂,再观察粘膜情况。如果钡剂排空差可影响粘膜相的观察,且由于肠管的痉挛收缩,对较小的癌肿观察仍受到一定的限制。
4.气钡双重对比造影
气钡双重对比灌肠造影是诊断结肠癌最常应用的检查项目。此方法有利于显示结肠内较小的病变,其清晰度远优于单纯钡剂灌肠摄片。
其基本方法是将空气和钡剂注入结肠内形成双对比图象,并注射抗胆碱药物使肠管张力减低,蠕动消失。可显示无名沟等细微结构,有助于较早期病变的观察,对肠管狭窄的鉴别诊断有一定的帮助,如为炎性痉挛狭窄则可缓解,如为癌性浸润性狭窄则不能缓解并能显示出病变段与正常段之间的清楚分界。
该项检查的适应证、禁忌症与普通钡灌肠相同,只是由于抗胆碱药物的原因,对青光眼、冠心病及前列腺肥大患者应慎用或禁用。
目前我国根据病理及X线表现一般将结肠癌分为4型:增生型、溃疡型、浸润型及混合型,实际上这只是进展期癌的分型,不够全面。
目前日本的分型较全面,共分5型:
O型为浅表型,相当于早期癌,可再分型为:
①息肉型:肿瘤高度大于0.5cm。
②表浅型:
a.表浅隆起型,肿瘤高度小于0.5cm;
b.平坦型:病变区粘膜高度无变化或变化轻微;
c.表浅凹陷型:表浅溃疡,一般不超过粘膜肌层,深度小于0.5cm;
③凹陷型:凹陷明显,深度大于0.5cm。
Ⅰ型为肿块型,为息肉隆起性病变;
Ⅱ型为局限肿块溃疡型,溃疡呈盘状,伴有局限性浸润;
Ⅲ型为浸润性肿块-溃疡型,肿瘤向四周浸润,溃疡形状不规则;
Ⅳ型为弥漫浸润型。
由于癌肿首先破坏粘膜面,继之侵润肠壁肌层,因此,进展期结肠癌在X线照片上表现为:
(1)增生型:充盈相上表现为腔内充盈缺损影,双重对比造影时肿块表面可有少量钡剂附着,从而显示出肿块轮廓。肿块常呈圆形、卵圆形或分叶状,表面不平整,小结节样,常呈菜花状,表面可有糜烂或溃疡。切线位可见肿块与肠壁有附着关系。
(2)浸润型:早期表现为一侧肠壁的局限性凹陷、僵硬,肠腔呈偏心性狭窄,最终形成全周性向心性狭窄,病变邻近肠管仍能扩张。低张双重对比造影可清楚显示两者间的截然分界。
(3)溃疡型:主要表现为肠腔内的溃疡及溃疡周围的隆起。溃疡可呈圆形、卵圆形或半月形及不规则形,多沿肠管纵轴发展。溃疡周围粘膜粗大,紊乱并有破坏,有结节状或环提状隆起。
(4)混合型:兼有上述两型以上的X线表现特征。
另外,肿瘤的其他X线征象为:
(1)回肠末段受累:临近回盲部的结肠癌可沿粘膜、粘膜下层及肌层直接浸润破坏回盲部而累及回肠,肠壁外也可产生转移结节引起肠管压迫、狭窄和梗阻。但回肠末端受累的范围较局限,一般在靠近回盲瓣3cm以内。
(2)肠套叠:结肠癌近侧正常的肠管可随蠕动而发生肠套叠,多见于盲肠和升结肠。气钡双重对比下可见套叠部位的杯口征及粗大的环形粘膜,有时可见肿瘤软组织块影。
(3)癌肿破溃穿孔:造影可见钡剂进入腹腔内形成不规则的片状阴影或通过瘘管进入邻近肠管内。
灌肠后应给予缓泻剂或洗肠使钡剂及时排出,以防流入狭窄近侧肠腔内的钡剂干结,加重梗阻。
结肠癌与良性腺瘤在X线中的区别主要在于后者不破坏粘膜结构,亦无浸润,故即使出现充盈缺损,其表面光滑,边缘整齐,结肠袋依然存在。
结肠炎性病变与癌的区别主要是累及肠管的范围长,正常粘膜转为粘膜破坏是渐变过程。
结肠痉挛在X线上表现为短段肠管狭窄,疑似浸润性癌所致的狭窄,重复观察及注射解痉剂有助于鉴别。
尽管双重对比造影已成为常规检查,但实际上小于0.8cm的扁平腺瘤和早期的结肠癌,双重对比造影仍有可能难以发现,因此,如双重对比检查阴性,而患者仍有临床症状者仍需进一步内窥镜检查,以明确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