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篇讲了EFTR技术的前世、今生和未来,EFTR其锐,其险,在毫厘之间,所以其规范化、标准化要求严格。本篇徐美东教授继续给大家说说EFTR的围手术期处理。
整理|王玉
审校|徐美东教授
来源|医学界消化频道
EFTR技术的发展经历了一个由“不想穿孔”-“主动穿孔”的过程,穿孔的处置在其中贯穿始终,之所以畏惧,是因为穿孔后一旦发生消化道瘘、胸腹腔感染等后果很严重。近年来随着内镜缝合技术的进步,消化道穿孔或者管壁缺损可以完全在内镜下闭合,既往的禁区已成为EFTR手术过程的一部分,根据术中的需要,主动进行全层切开---即“主动穿孔”,已将内外科的界限打通,内镜下手术范围实现了质的飞跃,新近兴起的诸多新NOTES术式得以尝试。
与已有的内镜切除技术比较,EFTR具有以下优缺点:
优点
缺点
能够真正实现R0切除
缝合技术要求较高
扩大了内镜切除适应证(≥深肌层)
破坏消化道完整性
能够获得完整准确的病理诊断
消化道瘘和感染风险增加
用于NOTES技术
气体相关并发症
EFTR是内镜技术的里程碑式发展,其中如何“穿孔”—即全层切除技术以及创面的缝合是EFTR的核心。
徐美东教授说:准确评估、精准手术、术后确切缝合才能保证EFTR的顺利实施。
一
EFTR的围手术期处理
术前准备
●排除严重的心肺疾病;
●停用抗凝药物、免疫抑制剂、激素;
●禁食≥6h;
●结直肠病变需要按标准结直肠外科的肠道准备进行;
●必要时术前30min静滴抗生素。
徐美东教授强调:由于内镜的消毒还未达到外科器械的程度,对于预期进行EFTR手术的病人,尽量在术前30min静滴抗生素,医院内镜中心的常规做法。
术中处理
●静脉麻醉,心电监护;
●气管插管(上消化道);
●解痉(下消化道);
●CO2灌注;
●腹腔穿刺排气,
徐美东教授建议:对于上消化道的EFTR操作,最好进行全麻气管插管处理;对于下消化道,必要时也要采用全麻气管插管,术中根据需要进行必要的解痉处理,因为结肠全层切除时,随着肠道痉挛,可能不能展示良好的手术视野。
术后处理
●根据切除后管壁缺损的大小,修补的满意程度,禁食1~5d,流质→半流→软食;
●胃肠减压;
●体位:半卧位(必要时);
●抗生素(二代头孢);
●PPI、黏膜保护剂(上消化道病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