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粪菌移植”(Fecalmicrobiotatransplantation,FMT)是将健康供体粪便中的功能菌群移植到患者胃肠道内,通过重建肠道菌群来治疗疾病的方法。人粪治疗疾病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多年前,FMT最早用于治疗人类疾病的文字记载是中国东晋时期葛洪所著的《肘后备急方》。年FMT被写入美国难辨梭状芽孢杆菌感染(CDI)治疗指南,这是FMT应用于临床的里程碑。
粪菌移植在溃疡性结肠炎(UC)治疗中的应用:
IBD是一种发病机制尚不明确的炎症性肠病,包括溃疡性结肠炎(UC)和克罗恩病(CD)。近年研究表明,肠道菌群失衡与IBD的发生密切相关,主要表现在肠道菌群的数量和多样性的下降。
年2月14日,柳叶刀在线发表了粪便微生物群移植治疗活动性溃疡性结肠炎的研究。
目的:目的探讨强化给药、多供体、粪便微生物群移植治疗活动性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
方法:医院进行了多中心、双盲、随机、安慰剂对照试验。我们随机将活动性溃疡性结肠炎患者(Mayo评分4-10)按1:1的比例进行分配,进行粪便微生物群移植或安慰剂结肠镜输注,然后灌肠每周5天,共8周。患者、临床医生和其他研究人员不知道指定的治疗方法。每批粪便微生物移植灌肠剂分别来自3-7名无血缘关系的供者。在第8周时内镜下缓解或不使用类固醇的临床缓解(Mayo评分≤2,所有亚项分值≤1,内窥镜检查下降≥1分)作为判断终点。同时进行了16SrRNA粪便分析,以评估相关微生物的变化。
结果:
(1)这项研究从年11月持续到年5月,共招募了85例患者,随机分配,其中42例接受粪便微生物群移植治疗(排除1例),43例接受安慰剂治疗(排除3例)。病人信息如下:
(2)在接受粪便微生物群移植的患者中,11例/41例(27%)获得了主要结果,而接受安慰剂的患者中有3例/40例(8%)获得主要结果。第8周时,41例接受粪便微生物群移植的患者中有18例(44%)的临床症状得到了缓解,而40例接受安慰剂移植的患者中有8例(20%)的临床症状得到了缓解。
(3)接受粪便微生物群移植的患者中有32例/41例报告不良事件,占78%,接受安慰剂的患者中有33例/40例,占83%;大多数是自限性胃肠道疾病。并且治疗组之间不良事件的数量没有显着性差异。
(4)供体批次的分类单位(OTUs:分类学上相关的细菌群)和系统发育多样性显著高于个体供体样本,供体样本(批次和个体)也高于患者基线样本。
(5)通过主成分分析,了解粪便微生物群移植患者体内微生物含量的变化,在第4周,粪便微生物群发生了明显的变化,第4周的微生物多样性和组成与第8周非常相似。
移植4周、8周后,粪菌微生物多样性高于单个供者但低于供者批次的水平。
该研究结果表明:强化剂量、多供体来源的粪便微生物群移植可以诱导活动性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缓解和内镜下的改善。
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了粪菌移植在肠道菌群失调疾病中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但将非标准化的治疗方案转化为安全的临床实践仍存在许多问题。鉴于此,需要一个指南来规范FMT的操作。年,Gut在线发表了关于FMT操作的欧洲共识,避免粪菌移植不良事件的发生。
由于FMT移植操作复杂,包括FMT适应证、供体选择、粪便材料的准备、临床管理和移植实施等步骤,病人粪菌移植后会产生一些副作用,包括腹痛,感染等。关于粪便菌群移植不良事件的描述,年,年PlosOne在线发表了评述。
结果表明患者粪菌移植后产生的不良反应达到78种,发生率占28.5%,死亡率为3.5%。粪菌输入途径主要有3类:上消化道途径主要是口服,中消化道途径主要通过鼻肠管、胃镜、经皮内镜胃造瘘空肠管,下消化道途径包括结肠镜、灌肠、结肠造瘘等。目前采用较多的途径为鼻肠管、结肠镜和灌肠。该评述结果表明:患者通过上消化道途径移植后产生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普遍高于下消化道途径。
用一句话概括粪便移植:路漫漫其修远兮!
基金、课题设计、科研辅导群
备注:入群学习
从以下20个热点入手,每天给大家分享干货:
1
miRNA非经典机制
11
肠道菌群
2
lncRNA的10种机制
12
细胞自噬
3
circRNA
13
细胞焦亡、铁死亡
4
单细胞测序
14
间充质干细胞
5
转录因子
15
肿瘤干细胞
6
可变剪接
16
外泌体
7
SNP
17
氧化应激
8
泛素化修饰
18
调节性T细胞
9
组蛋白修饰
19
RNA甲基化修饰
10
蛋白激酶和磷酸酶
20
肿瘤微环境
而这些研究方向参与疾病发生发展过程的分子机制,可以归纳总结为一下几类研究:
①分子(DNA、RNA、蛋白质、小分子)的表观遗传修饰;
②分子拷贝数的表达变化差异;
③RNA分子的剪接加工、出核、细胞组织水平的时空变化研究;
④特殊的一群细胞类型研究、细胞通讯微环境研究;
⑤具有临床应用潜力的新技术(CRIPSR)或者载体(膜结构、细胞等);
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