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的经络就像线路,脏腑就像灯泡,穴位就是连接线路与灯泡的开关,它影响着身体的气血运行与能量流通。
如果我们能够长期正确刺激穴位,就能轻松地防治一些慢性病。穴位就是“中药”,经络就是大药库。经常拍打穴位,尽量用人体大药库自己的“药”,减少对药的依赖,使人体阴阳平衡。
以中医理论为基础,结合穴位分布、经络走向,将人体50个主要穴位与健身操有机结合在一起,研发了一套“永新穴位保健操”,它集降三高、养生、健身于一体,长期坚持既可缓解三高患者的病情,也可在人体保健等方面起到很好的功效
永新穴位保健操基本动作示意图及功效
1对击十宣穴十宣穴位于十个手指尖端,左右共10个,属于奇穴,常用于中风、中暑出现昏迷时的急救。刺激这个穴位可以起到降压、预防眩晕的作用。
仰掌,十指微屈,十宣穴在手十指尖端,左右共10个穴位
清热开窍。辅助治疗:用于昏迷、休克、中暑、癔病、惊厥等的急救。可缓解各种热证:急性咽喉炎、急性胃肠炎、高血压、手指麻木。
2对击八邪穴八邪穴是人体48个经外奇穴之一,“八”,这里指数量,双手手背共有8个穴位点;“邪”,指的是邪气。疏通局部气血,预防各种致病因素入侵身体。
对击“八邪”,动作刺激到的是位于我们手指指缝的八邪穴。
八邪穴的准确位置位于手指背面,微握拳,第1~5指间,各个手指的分叉处,共有8个穴位。
可缓解各种烦热、目痛、头痛、项强、咽痛、牙痛以及手指麻木、毒蛇咬伤、手臂红肿等。
3撞击虎口穴(合谷)合谷穴属手阳明大肠经原穴。由于大肠经与肺经相表里,肺主皮毛,大肠经是肺经的表经,而且合谷与肺经的络脉直接相通,故此穴可以宣肺理气,疏风解表,调汗泻热,是治疗表证的要穴。
对于汗证,此穴有双向调理作用,无汗可发汗,汗多可止汗。
合谷穴其实是一个保健穴,就算平时没有什么病的情况下,按揉它对身体也有好处。
本穴物质由三间穴的水湿云气而汇聚,性温、量大、所处范围广,可担当起充补大肠经整条经脉气血的作用,故为大肠经原穴。
在手背,第1、2掌骨间。
辅助治疗发热、头痛、目赤肿痛、鼻衄、血渊、咽喉肿痛、齿痛、耳聋、面肿、口眼㖞斜、中风口噤、热病无汗、多汗、消渴、黄疸、痛经、经闭、滞产等。
合谷为全身反应的最大刺激点,可以降低血压、镇静神经,常用拇指指腹垂直按压此穴,每次1~3分钟,还有健脾胃的作用,对头痛、耳聋、视力模糊、失眠、神经衰弱等症都有很好的调理保健功能。
4撞击大鱼际、小鱼际该动作刺激的是我们的大小鱼际、太渊等肺经穴位,有强心作用,针对心悸、冠心病、心绞痛患者有良好作用。
鱼际穴,属手太阴肺经,在人的手掌正面拇指根部。
1、对击大鱼际
2、对击小鱼际
手掌内、外侧缘由一组肌群构成稍隆起的部位,大拇指一侧称“大鱼际”,另一侧称“小鱼际”。
大鱼际与呼吸器官关系密切,对防治感冒大有益处,而且对咽痛、打喷嚏、流清涕、鼻塞、咳嗽等症状,也有缓解作用,有“保命穴”之称。
小鱼际可辅助治疗咳嗽、咯血、咽喉肿痛、发热及扁桃体炎、小儿营养不良等。
5敲打后溪穴(换手)后溪穴位于手太阳小肠经,有舒经利窍、宁神之功。
适合经常坐在电脑前的上班族、发育中的孩子,可预防驼背、颈椎、腰部、腿部疼痛,也有保护视力、缓解疲劳、补精益气的功效。
把手握成拳,在第5掌指关节后的远侧掌横纹处即是(即把手握拳,掌指关节后横纹的尽头就是该穴)
辅助治疗头项强痛、腰背痛、手指及肘臂挛痛等痛证,耳聋、目赤,癫狂痫,疟疾。
中医艾灸是非常注重后溪穴的,它可以直接通到督脉上去,属于八脉交汇穴里面很重要的一个穴位。
督脉主一身阳气,阳气旺,则全身旺。针灸是比较专业的治病手段,如果大家只作养生保健,则只需用按揉后溪穴的方法就可以,一般按揉几分钟后就可振奋全身的阳气,身体就会像熊熊燃烧的火炉一样,暖彻心扉。
点揉此穴,对腿疼有很好的缓解功效。
6手背对拍中渚穴(换手)中渚穴是手少阳三焦经的常用穴之一,该动作刺激的是中渚、液门、阳池等三焦经穴位,保持颈椎、腰椎健康,改善脑缺血。
中渚,中与外相对,指本穴内部;渚,水中的小块陆地或水边之意。该穴名意指三焦经气血扬散的脾土尘埃在此囤积。
本穴物质为液门穴传来的水湿之气,至本穴后,随水湿风气扬散的脾土尘埃在此冷降归地,并形成了经脉水道穴旁边的小块陆地,故名。
俞,输也。三焦经气血温度不高,所行之地无外界提供的充足热能使其水液气化上升,气血物质在本穴的变化主要是散热冷降,只有少部分的水气吸热上行才保证了三焦经经脉的气血畅通,本穴也就如三焦经经脉气血的输出之地,故为三焦经腧穴。
中渚穴位于人体手背部,当掌指关节的后方,第4、5掌骨间凹陷处。
缓解头痛、目赤、耳聋、耳鸣、咽喉肿痛、手臂红肿疼痛等。
7拍击尺泽穴(换臂)尺泽,属手太阴肺经。动作刺激到的是曲池、尺泽、曲泽等穴位,对降压、止咳等有辅助治疗效果。
尺泽,尺,小也;泽,池也。尺泽名意指侠白穴浊降之雨在地部形成的小泽。何以侠白穴降地之雨在地部只形成小泽而非大泽?这是因为人体的不同经脉分属不同的方位、不同的区域。
肺应秋,属西方,为经过长夏之后的时序,土地干燥(脾部肌肉要比其它经脉所属区域的干燥),侠白穴天部的雨降大部分为脾土吸收,故而在地部只能形成小泽。
尺泽穴位于人体的手臂肘部,取穴时先将手臂上举,在手臂内侧中央处有粗腱,腱的外侧外即是此穴(或在肘横纹中,肱二头肌桡侧凹陷处)。
清宣肺气、泻火降逆。对感冒、咽喉肿痛、扁桃体炎、喉炎、咽炎、支气管炎、百日咳、肺炎、胸膜炎、肋间神经痛、丹毒、胎位不正、麻疹、高血压、肺炎、支气管哮喘、肺结核、急性胃肠炎、肘关节及周围软组织疾患起到辅助治疗作用。
8揉按,轻敲中府穴云门穴(换肩)第8个动作刺激到的是中府、云门等肺经穴位,针对肺系疾病、气管、支气管疾病均有治疗作用。此外,中府穴还有诊断治疗肺癌的作用。
位于胸部,锁骨下窝凹陷中,肩胛骨喙突内缘,前正中线旁开6寸,有胸大肌。
治疗咳嗽、气短、胸满、胸中烦热、胸痛、伤寒四肢热不已、瘿气、疝气上冲心、暴心腹痛、胁痛引背、肩痛不举、四肢逆冷、脉代不至。
9拍打肩井穴(换肩)肩井穴是足少阳胆经的常用腧穴之一,刺激肩井穴,经常拍打这个穴位不仅能降压,对心、肺疾病以及便秘均有良好效果。
位于大椎与肩峰端连线的中点上,前直对乳中。
对肩背痹痛、上肢不遂、颈项强痛等肩颈上肢部病证起到很好的缓解症状的作用。
10叩击风池穴、百会穴风池穴属足少阳胆经,循胆经输向头之各部及外走阳维脉,胆经气血在此吸热后化为阳热风气。
颈部,当枕骨之下,头额后面大筋的两旁与耳垂平行处,与风府穴相平。
壮阳益气。辅助治疗头痛、头重脚轻、眼睛疲劳、颈部酸痛、落枕、失眠、宿醉。
叩击百会穴:这个动作刺激的是我们头顶的百会穴,属督脉,有安神助睡眠、降压、治头痛等作用。
后发际正中上7寸,当两耳尖直上,头顶正中
开窍醒脑、回阳固脱。辅助治疗头痛、目眩、鼻塞、耳鸣、中风、失语、脱肛、阴挺、久泻久痢。
11揉拍打腹部刺激我们腹部神阙、气海、关元等保健要穴,这些穴位能调节胃肠功能,尤其适于糖尿病患者。
神阙,人体穴位名,位于脐正中,属于任脉的穴位。有治腹痛、久泄、脱肛、痢疾、水肿、虚脱。禁刺,宜灸。
气海在下腹部,当脐中下1.5寸。辅助治疗虚脱、厥逆、腹痛、泄泻、月经不调、痛经、崩漏、带下、遗精、阳痿、遗尿、疝气及尿潴留、尿路感染、肠梗阻等,具有强壮作用。
关元穴位于脐下三寸处,主要是通过调节内分泌,从而达到辅助治疗生殖系统疾病的目的。
12拍击肾俞穴肾俞穴是足太阳膀胱经的常用腧穴之一,刺激我们后腰的肾俞、三焦俞等膀胱经穴位,这些穴位适合泌尿系疾病的预防和缓解治疗,能强肾固本。
肾俞穴位于人体的腰部,当第二腰椎棘突下,左右二指宽处
缓解治疗疾病为:腰痛、肾脏病、高血压、低血压、耳鸣、精力减退等。
13脚跟踢然谷肾经的荥穴,“然”,就是燃烧的意思;“谷”表示这个穴的位置在足内踝前起大骨间,这个位置精气埋藏得特别深。
这个穴名意指有火在人体深深的溪谷中燃烧的意思。
所以说,荥穴属火,而肾经属水,然谷穴的作用就是升清降浊、平衡水火,专治阴虚火旺。
然谷穴的去火效果是非常好的,尤其对老年人更适合,因为老年人就仗着这点火气来维持生命呢。如果用中药祛火会适得其反,所以用然谷穴来灭虚火就行了。通过刺激足少阴肾经的然谷穴,起到排肾毒、预防脑血管疾病的作用。
位于在内踝前下方,足舟骨粗隆下方凹陷中
辅助治疗:月经不调、带下;遗精、阳痿,小便不利;咯血、咽喉肿痛;消渴;小儿脐风,口噤不开;下肢痿痹、足足跗痛。
14拍打委中穴该穴为人体足太阳膀胱经上的重要穴道之一,古有“腰背委中求”之语,是指凡腰背部病症都可取委中治疗;此穴具有舒筋通络、散瘀活血、清热解毒等作用。
委中穴位于股二头肌腱与半腱肌腱中间,即膝盖里侧中央。
主治坐骨神经痛、小腿疲劳、肚子疼痛、脖子酸痛、腰部疼痛或疲劳、臀部疼痛、膝盖疼痛。
15拍腿部胆经大腿外侧的四个穴位点,用力敲打,由于大腿肌肉和脂肪都很厚,因此必需用力,而且以每秒大约两下的节奏敲,才能有效刺激穴位。
强迫胆汁的分泌,提升人体的吸收能力,提供人体造血系统所需的充足材料。
按摩敲打可以舒经通络、活血排毒,血液循环快了,身体就会有足够的能量来排除垃圾,体内的水肿、毒素自然就会去除,按摩敲打的部位就会瘦下去。
胆经在下肢的巡行路线是沿股、下肢外侧中线下行至小趾、次趾之间。
有个很容易找到的标志,就是沿着裤子中间的那条线至膝盖侧面处,主要是环跳、风市、中渎、膝阳关四个穴位。
辅助治疗头、目、耳、咽喉病,神志病,热病及经脉循行部位的其他病证。
整套保健操做下来能刺激到我们人体的几十个穴位,兼顾多个脏器,集健身、养生于一体,适合各年龄段人群,尤其适合老年朋友锻炼。
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参与活动领取奖品,东阿阿胶送您一份孝心鼓励!
版权声明:本文来源:中医艾灸,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尊重知识与劳动,转载请保留版权信息。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