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指导医生:刘思德,医院消化内科教授主任医师
做一次肠镜检查是什么感觉?“太麻烦了”、“好痛呀,肚子又痛又涨”、“坚持不了,不做也是没有关系的”。如果你也是这样想,那就错了。我国是消化道肿瘤高发国,食管癌、胃癌、大肠癌的发病率及死亡率都非常高,尤其是大肠癌,在广东地区发病率逐年上升。同时,大肠癌又是可以预防的,肠镜检查是现今筛查和诊断肠道疾病必不可少的一环。
大肠癌发病率逐年上升,广东是高发区医院消化内科主任刘思德教授介绍,40年前,消化系统疾病主要跟营养不良疾病相关,但是近年来,随着经济发展、生活方式和饮食结构的改变,消化系统疾病逐渐以三大疾病类群为主:消化道肿瘤、慢性炎症和功能性胃肠病,极度危害人体健康。
尤其是消化道肿瘤,不仅发病率高,死亡率也高。据统计结果显示,排名前五的恶性肿瘤中,就有4个是消化系统肿瘤,包括胃癌、大肠癌、肝癌和食管癌。其中,大肠癌在广东最高发。“当其他消化系统肿瘤发病率慢慢下降时,只有大肠癌逐年上升,而且增长速度快。”
肠镜是临床诊断大肠癌必不可少的一环面对来势汹汹的大肠癌,我们应该如何预防呢?刘思德教授说,大肠癌早期无特异症状,很容易被忽略,当患者出现明显的临床症状时,往往已错过了最佳的治疗时间,所以早发现、早治疗是防治大肠癌的关键。而肠镜检查是现今筛查和诊断肠道疾病必不可少的一环,通过肠镜检查不但可以发现癌前病变和早期癌,还可及时切除早期癌前病变的病灶。
然而,从大肠癌防控工作总结资料来看,我国老百姓对肠镜检查的接受度并不高。“以广州为例,自年广州市开展大肠癌防控工作至今,虽然经过各种途径进行科普宣传教育,愿意做肠镜检查的市民比例也只是从3.9%提升到22%,仍然有78%市民不愿意做肠镜检查。即使一再强调,超重、直肠息肉患者、有家族病史等高风险人群一定要做肠镜检查,才能降低风险,但是依然有市民不愿意接受。”
刘思德主任说,肠镜的操作过程易让人感觉不适,大多数人对于肠镜检查的认知就是痛苦,实际上随着内镜的发展,目前的肠镜检查已能做到无痛,所以市民不用过分恐惧而主动放弃肠镜检查。
新一代智医院当然,肠镜检查患者依从性差是一个世界性难题,不仅中国老百姓对肠镜检查的接受度低,即使是已经进行大肠癌防控工作40年的美国,也只有三成人愿意做结肠镜检查。所以对于医生来说,是否还有其他更简单的方法来做筛查呢?刘思德教授透露,他和团队正在研发新一代智能胶囊内镜。传统的胶囊内镜多数只针对小肠检查,针对胃部检查的胶囊内镜需借助昂贵、体积庞大的磁控床进行配合,而刘思德教授团队研究的智能胶囊内镜将比传统胶囊内镜更便捷。
“我们希望将新一代智能胶囊内镜打造成医生的小助手,体积小、可直接服用,自成图像,帮助医生出影像学报告。医院,在家吞服胶囊并与手机连接,随手用手机将胶囊拍摄的胃部图片,通过智能阅片系统将图像传送给医生,医生远程阅片、诊断后将报告发送至受检者手机,如此便可完成整个检查了。”
早诊断比早期治疗对患者意义更大刘思德主任谈及,更多关于消化疾病最新进展和近年出现的内镜下诊疗新技术,会在7月2日-4日举行的“南方消化疾病及消化内镜国际论坛”上展示。
据介绍,“南方消化疾病及消化内镜国际论坛”由广东省医学会主办,医院、广东省肝脏病学会共同承办,会议围绕消化内镜及消化疾病两大主题,设置多个专场采取专题讲座与内镜操作表演相结合的方式进行,邀请了来自欧洲、美国、新加坡、日本等国,台湾、香港地区以及国内余名著名消化及消化内镜专家进行相关专题讲座和手术表演,集中展示近几年来国内外消化系统疾病的最新研究成果。
在手术演示方面,还展示了最新的内镜治疗设备及技术,40余名国内外知医院消化内镜中心进行内镜手术操作,手术情景通过光纤网络实时转播至大会主会场。其中,重点演示ESD(内镜粘膜下剥离术)。刘思德教授介绍,会议一共准备了60台手术演示,30多台手术就和ESD相关。
“对于患者来说,推动早诊事业发展比早期治疗意义更大。而ESD能实现病变的切除,最大限度保持消化道解剖结构和生理功能的完好,根除率在95%以上,但需在早期发现病灶。”
刘思德教授坦言,虽然该技术目前在中国开展的次数最多,但仍面临诸多问题,如ESD医疗资源分布不均、缺乏标准的培训模式及规范的手术操作等。为推广消化道早癌早诊工作和ESD技术在早癌筛查领域发展,年,刘思德教授团队就牵头成立广东省早癌精查联盟。联盟成立以来,邀请国外知名专家现场指导,举办50余次培训班及学术活动,共培养早期内镜诊治医师约名,诊断约例早期食管癌、2例早期胃癌,例早期大肠癌,完成消化道肿瘤ESD约例。
猜你喜欢看↓↓↓
给你支3招,抵御幽门螺杆菌侵袭,下半辈子与胃病“绝缘”
多吃水果对痛风好?风湿科主任:远离痛风要分清3类食物
为什么建议多吃排骨?这5个功效,你可能不知道
从中医来看:身体有这6个异常表现,提示此人经络不通
阿司匹林除了是“保命丸”,还可以有7个用途,鲜为人知
家庭医生在线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