吻合口瘘是结肠癌术后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如不及时处理,病死率极高。国外报道吻合口瘘发生率为4%~25%,国内报道在5%~10%。
常发生于术后4~9天,左半结肠由于血运较差,粪便中含有较多量细菌,术后吻合口瘘多见,右侧结肠切除相对少见。
吻合口瘘发生与全身状况、术前肠道准备、手术操作、吻合口血运和张力、吻合质量、盆腔感染及引流不畅等因素有关。
1病人全身营养状况差
结肠癌多发于中老年,常合并有糖尿病、肝硬化等慢性消耗性疾病,而肿瘤本身也引起患者的过度消耗。
这些都使机体的修复和抗感染能力严重下降,从而引起吻合口愈合不良。肠道梗阻和肠功能紊乱也导致全身营养状况差、消瘦、蛋白质及多种营养物质缺乏,直接影响组织的修复功能和机体的免疫功能。
2术前肠道准备没达到
清洁肠道的目的
需要急诊手术时,因为肠腔粪便含菌量高,术中难以彻底减压。如术后肠腔积粪、积气,可导致吻合口张力增加,同时吻合口污染也增加了吻合口瘘的发生机率。
3肠吻合口血运欠佳
肠吻合口血运欠佳,吻合口张力大,或者缝合欠妥当等原因也可造成吻合口瘘的发生。
良好的血供是保证吻合口正常愈合的重要因素,术中过多游离肠管断端肠系膜或过多的切除结肠吻合口周围的脂肪组织,损伤结肠系膜血管,缝合不够严密或过于稀疏,均可影响吻合口的愈合。
在充血、水肿、严重感染或者肿瘤残存的肠管上作肠吻合,术后一般肠壁组织愈合不良,易发生吻合口瘘。
4术后早期出现排气
个别病人术后早期出现排气,往往导致吻合口瘘的发生。
这类病人早期排气并非肠道准备不充分,可能是患者个体差异造成的。
5电凝损伤
电凝主要通过局部加热使组织结构破坏或凝固的电灼疗法和电凝固术,通过连续正弦波使组织汽化的电切割。
电刀在预定靶组织上应用时还可对周围组织器官引起损伤。主要是密闭体腔内的“趋肤效应”,即电流在人体内流动是沿着电阻最小途径进行的。
这些导体内的电流移向其表面,引起肠管损伤。由于体内高频电流返回途径很难预言,所以不容易避免这类损伤。选择适当的功率可减少周围组织的灼伤。
来源:哈尔滨医院结直肠肿瘤外科住院医师关旭医学科普
推荐阅读
化疗药进口与国产如何选择?
患直肠癌的人能活多久?
造口术后这些食物要少吃,特别是最后一个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