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ot与炎症性肠病和平共处读懂I

5月19日是世界炎症性肠病日,为了更好地使患者了解炎症性肠病治疗和用药知识,帮助患者与疾病和平相处,由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炎症性肠病学组、炎症性肠病基金和深圳市康哲药业有限公司共同主办的“世界炎症性肠病日·与炎症性肠病和平共处——读懂IBD药物”全国大型患者教育视频会于年5月14日顺利举行。

本次视频会主会医院,全国医院以现场视频直播的方式参与会议并与主会场专家进行互动。主会场会议由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炎症性肠病学组组长、医院消化科主任钱家鸣教授主持;医院马良坤教授、李正红副教授、李玥副教授及医院消化内科陈焰主任医师等出席本次会议。

炎症性肠病(IBD)是一种病因不明的慢性肠道炎症性疾病,主要包括溃疡性结肠炎(UC)和克罗恩病(CD)。其病因可能包括环境、感染、免疫和遗传等因素。携带某些特殊基因的人群可能更易患炎症性肠病。

炎症性肠病的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腹泻、腹痛和黏液脓血便,克罗恩病主要表现为腹痛、腹泻、瘘管、肛门周围病变等。炎症性肠病在西方国家相当常见,溃疡性结肠炎在欧洲和美国的发病率为10/10万~20/10万,克罗恩病的发病率为5/10万~10/10万。随着国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炎症性肠病在中国近年报道的病例也明显增多,综合医院病例的统计推测,溃疡性结肠炎的患病率为11.6/10万,克罗恩病的患病率为1.4/10万,实际病例可能更多。炎症性肠病已成为我国消化系统常见疾病和慢性腹泻的主要原因,且患者多为青壮年,因此日益受到重视。

医院消化内科的钱家鸣教授在会议上指出,随着生活的改变,IBD的患病率也在增加,且大部分为青年患者。是世界炎症性肠病日,在西方国家,IBD是一种常见病,而现在我国炎症性肠病也越来越多,呈现出紧随国际事态,开展世界炎症性肠病日系列活动,希望通过各种活动,告诉医生、患者以及全社会了解这一疾病,尽早可以从政府层面纳入慢病管理。她指出IBD是可以治好的,但是有终身复发的迹象,绝大多是的患者的治疗周期可长达3-5年甚至更长。患者需正确的认识这类疾病,和医生一起努力才能维持缓解。因为这类疾病大都是年青的患者,为了使他们能够正常的妊娠,生下健康的宝宝,所以开展了此次患者教育活动。通过分享一些成功的病例及经验,帮助患者更好地管理自己的生活。

两位患者以她们的亲身治病、妊娠和分娩的过程,告诫广大患者,要调节好心情,按时作息、适当按时运动和合理饮食搭配;同时,一定要按时就诊,医患共保母婴的健康。

医院妇产科马良坤教授从IBD母亲饮食及运动的角度做了详细介绍。她指出IBD患者需要合理的膳食。另外,运动也非常重要,怀孕前需要运动,孕期需要运动,尤其是产前更需要运动。多运动,增强自身的心肺功能,增强体质,这样才能保证自身及胎儿的健康。

医院儿科李正红副教授指出IBD母亲对新生儿的影响,首先是IBD疾病本身对胎儿和新生儿的影响,二是药物对胎儿和新生儿的影响、其次是遗传性因素对胎儿的影响,这些因素会导致出现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或小于胎龄儿。李正红副教授在药物的应用上做了详细的介绍。5-ASA及激素在孕期是安全可用的,且母乳喂养是安全的。另一种药物硫唑嘌呤,相关动物研究显示其可导致多种畸形、唇裂、骨骼畸形、泌尿生殖畸形、中枢神经系统异常,因此一般建议非母乳喂养,需评估和平衡IBD母亲疾病的治疗风险和药物对胎儿的致畸风险。甲氨嘌呤在孕期是禁用的,其存在致畸风险,因为其在组织中持续时间长,故一般停用3-6个月后再妊娠。对激素效果不佳的UC妊娠,应用环孢素A安全有效,可用于重症UC孕妇,以避免手术治疗,并尽量争取足月妊娠,另外,药物的应用及妊娠终止时间需综合考虑。沙利度胺有明确的致畸作用,报道有肢体缺陷、中枢神经系统、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胃肠道、生殖泌尿系统异常,因此孕期禁用且不建议母乳喂养。

医院消化内科陈焰主任医师指出,美国约有万人患有IBD,每年约有7万新发IBD患者;在我国每年约有3.5万新发IBD患者,我国是IBD发病率最高的亚洲国家。IBD的特点是诊断困难,治疗复杂需个体化治疗,无法根治,属于终身性疾病。陈主任指出,CD治疗最重要的有3点:多科联合的医疗团队和全方位的服务体系、以患者为中心的医疗模式、患者教育。根本目的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其中







































白癜风初期症状
白癜风能否治愈



转载请注明:http://www.yfena.com/pgjcl/9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