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子也可以这样用

隔附子灸

隔附子灸,隔物灸法之一。此法的应用首见于唐代,孙思邈《千金翼方》载。

此法的应用首见于唐代,孙思邈《千金翼方》载"削附子令如棋子厚、正着肿上,以少唾湿附子,艾灸附子,令热彻以诸痈肿牢坚。"古人在灸治时,附子多选用成熟者加以炮制后使用,且常以酽酢(指味汁浓厚的醋)或童便浸过。如唐·王焘的《外台秘要》载崔氏疗耳聋、牙关急不得开方:"取八角附子二枚,酽酢渍之二宿,令润彻,削一头纳耳中,灸十四壮,令气通耳中即差。"清·顾世澄的《疡医大全》提到:"用附子制过者,以童便浸透,切作二、三分厚,安疮上,着艾灸之。"以治疮久成瘘。除用附子片灸外,古人还采用将附子研末制成附子饼进行灸疗。如明·薛已《外科发挥》记载,治疮口不收敛者"用炮附子去皮脐,研末,为饼,置疮口处,将艾壮于饼上灸之。每日数次,但令微热,勿令痛"。明·汪机《外科理例》说得更为明确:"附子为末,唾津和为饼,如三钱厚,安疮上,以艾炷灸之。",清代《串雅外编》等对隔附子灸亦有载述。

中医“隔附子灸”是一种采用中药附子、添加艾叶、桂枝、丁香等中药进行灸疗的特色疗法,对许多春冬季易见的阳虚证,如心悸、胸闷、手脚冰凉、小腹冷痛、腰膝酸软、受寒腹泻等症状疗效显著,可补益肾阳,又可健脾祛湿,改善阳虚体质。

 附子具有回阳救逆、补火助阳、祛风散寒除湿之功效,因此隔附子饼灸最适合阳虚、风寒湿痹的患者。而春季常见的因寒邪所致的急性腹痛、吐泻、痢疾,肝肾不足型腰椎间盘突出、颈椎病,阳气亏虚所致的小儿久泻等疾病,应用此灸法也有明显的疗效。

 

附子辛温大热,有温肾壮阳之功,适宜治疗阳痿、早泄、遗精及疮疡久溃不敛、指端麻木等病证。近年来又用以治疗痛经、桥本氏甲状腺炎、慢性溃疡性结肠炎等。

分隔附子片灸和隔附子饼灸两种。

1.隔附子片灸:取熟附子用水浸透后,切片厚0.3~0.5cm,中间用针刺数孔,放于穴区,上置艾炷灸之。

2.隔附子饼灸:将附子切细研末,以黄酒调和作饼,厚约0.4cm,中间用针刺孔,放于穴位上置艾炷灸之;亦可用生附子3份、肉桂2份、丁香1份,共研细末,以炼蜜调和制成0.5cm厚的药饼,用针穿刺数孔,上置艾炷灸之。若附子片或附子饼被艾炷烧焦,可以更换后再灸,直至穴区皮肤出现红晕停灸。

具体操作:在治疗前,先将附子切细研末,以黄酒、蜜糖等调和成厚0.4厘米、直径约5厘米的小饼状,中央针刺数孔,以利艾柱的热火渗透。治疗多选用较平坦不易滑落的部位或穴位处施灸,如取脐周的关元穴、神阙穴等,施灸时将附子饼放在穴区,将大或中等艾炷放在其上,点燃,待患者有局部灼痛感时,略略提起饼片,或更换艾炷再灸。一般每次灸3~5壮,以局部潮红为度。为防止皮肤灼伤,且增强艾灸活血化瘀、散寒止痛的功效,灸毕护士再用伤科油涂于施灸部位。整个过程耗时约半小时左右,若配合温针灸法、神灯照射等则疗效更佳。患者可感受到局部的温热之气慢慢向周身散发,体内感觉很舒服,散寒祛湿一身轻松。

  由于隔附子灸应注意室内通风排气,且艾炷燃烧时需经验丰富的医务人员密切观察整个治疗过程,防止艾灰脱落灼伤皮肤或烧毁衣物等,因此不提倡市民在家里自行施灸。

1.病毒性感冒取穴:膻中。治法:以上等艾绒,制作成底面直径为2cm,高为2.5cm锥状艾炷,放在附子饼上置于膻中穴,待艾炷燃及一半时点燃另一炷备用,每次灸3壮,以局部皮肤出现红晕为宜。每日灸治1次,不计疗程,以愈为期。均嘱咐。疗效:共治疗38例患者,在灸疗期间均未服用或注射任何中西药物,结果:痊愈30例,好转5例,无效3例,其总有效率为92%。

2.桥本甲状腺炎取穴:分二组。①大椎、肾俞、命门;②膻中、中脘、关元。治法:上述穴位每次取1组,两组穴位交替。肾俞双侧均取,采用隔附子饼灸。每次每穴灸5壮,每壮含纯艾绒2g左右。以局部出现红晕为度。每日或隔日治疗1次,以50次为一疗程。疗程间隔3~5日。疗效:采用上法治疗36例桥本甲状腺炎患者,观察患者治疗后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及其对B细胞产生抗甲状腺自身抗体的影响。结果表明,经艾灸治疗后。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OKT+4/OKT+8细胞比值和淋巴细胞分泌甲状腺抗体的水平都明显下降,而且两者的变化具有显著的相关性。显示艾灸可能是通过调整T淋巴细胞亚群的比例关系来抑制B淋巴细胞产生抗甲状腺抗体的水平,从而达到治疗桥本氏甲状腺炎的目的。

3.痛经取穴:分为二组。①关元、石门;②次髎、中极。治法:每次选1组穴,二组穴位交替使用。将艾绒制作成锥体状底径约1cm之艾炷,以1枚置于附子饼中心,点燃后安于所选穴区行灸,艾炷燃尽更换,如热使患者难以忍受时,可将附片提起数秒后放下。一般情况下,每次灸3壮,以穴区局部出现红晕为度,每周3次,1个月为1疗程,月经来潮时停止灸疗。以治疗3个月为准。如为虚性、寒性痛经,宜灸至灸处皮肤红晕直径达5cm以上,中央微现泛白透明时停用,覆以消毒敷料,胶布固定。数小时后灸处即起水泡。由小而大,直径可达1~3cm。水泡待自行吸收。本法每周1次。治疗时间在经前10日左右。亦以一月为一疗程,三个疗程为准。疗效:以上法共治35例,结果:显效17例,有效13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85.71%

隔附子灸背俞穴治疗过敏性鼻炎56例

杨冠军刘金竹

:过敏性鼻炎属中医"鼻鼽"的范畴,是以突然和反复发作的鼻痒、喷嚏和流涕为特征的一种常见病、多发病。本病起病急、消失快,常反复发作,病程一般较长。本人自年起采用隔附子灸背俞穴治疗过敏性鼻炎,收到满意的疗效。

:河南省安阳钢医院针灸室;

隔附子灸合温针灸治疗胃脘痛的疗效观察及护理体会

谢冬群

:目的:观察隔附子灸合温针灸配合恰当护理方法治疗脾胃虚寒型胃脘痛的疗效。方法:将例该病患者按2∶1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80例采用用隔附子灸配合温针灸治疗,对照组40例仅采用温针治疗,连续治疗2周后观察临床疗效,并总结护理体会。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2.5%,对照组为77.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隔附子灸合温针灸治疗胃脘痛疗效肯定,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医院;

针刺加隔附子灸穴位治疗老年女性尿失禁的临床研究

崔秀敏赵洁晶何相成文春光

:目的:探讨针刺加隔附子灸穴位治疗老年女性尿失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医院年9月至年9月收治的女性尿失禁患者8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肾俞、膀胱俞、关元、中极、三阴交针刺治疗,治疗组采用针刺加神阙穴隔附子灸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72h尿失禁次数、1h漏尿量、国际尿失禁咨询委员会尿失禁问卷简表(ICIQ-SF)评分和临床症状评分,并比较两组治疗的总有效率。结果:治疗后两组72h尿失禁次数、1h漏尿量、ICIQSF评分和临床症状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1),治疗组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刺加隔附子灸穴位治疗老年女性尿失禁有利于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疗效,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广东医院;

隔附子灸治疗重症泻下的体会(附三例报告)

作者

刘跃梅《赣南医学院学报》,(1):51-52

火针配合隔附子片灸治疗阳虚型痤疮的临床研究

作者邓丽娟,马晓薇,伦志坚

摘要

目的:观察火针配合隔附子片灸治疗阳虚型痤疮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阳虚型痤疮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火针配合隔附子片灸组、火针组、隔附子片灸组等三组进行临床治疗,对三组临床症状和皮损的改善情况进行观察记录,综合以上指标判断三种不同方法治疗阳虚型痤疮的临床疗效。结果:三组在治疗后疗效明显,炎症情况均有改善,且火针配合隔附子片临床症状和皮损的改善优于火针组和隔附子灸组,A组总有效率为90.00%,B组、C组分别为73.33%、70.00%。A组与B组、C组比较差异明显,P均0.05,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火针配合附子片灸治疗阳虚型痤疮有较好的疗效。

《中医临床研究》,(4):51-52

隔附子饼灸在类风湿性关节炎中的应用

梁颖芯

:类风湿性关节炎是现代临床上的多发病,是指慢性对称性多关节滑膜炎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临床表现为关节肿胀疼痛、畸形、功能障碍等。在中医学中属于"痹证""历节风""尪痹"等范畴。其发生是由于机体正气不足,风寒湿邪外袭,形成痹邪,邪气阻络,筋骨失养所致。就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病因、辨证原则、治疗原则,对隔附子灸在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应用进行简要阐述。

:成都中医药大学;

隔附子饼灸治疗寒湿凝滞型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研究

作者赖莹雪广州中医药大学,

摘要痛经是现代青年女性好发多发病,严重影响女性生活质量。本研究以寒湿凝滞型原发性痛经患者为观察对象,选取十七椎穴和子宫穴,运用隔物灸之隔附子饼灸疗法治疗。

运用随机方法设计两组患者,治疗组30例,对照组30例。两组患者均在月经来潮前5天开始接受治疗,每天治疗一次,共治疗7天。其中,治疗组患者接受隔附子饼灸疗法,选穴十七椎穴和子宫穴。对照组患者以《金匮要略》之温经汤为方,口服中药治疗。

两组患者接受3个月经周期的治疗结果:,隔附子饼灸疗法能有效缩短寒湿凝滞型痛经患者疼痛时间。说明隔附子饼灸疗法对缓解痛经患者的中医临床症状具有更好的作用。60例原发性痛经患者经过3个月经周期的治疗,治疗组总有效率90.00%,对照组总有效率76.67%,治疗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隔附子饼灸对寒湿凝滞型痛经患者具有更好的临床疗效。

结论:隔附子饼灸疗法治疗寒湿凝滞型原发性痛经,取附子、艾叶辛温之性,温阳散寒;取穴十七椎穴,以阴病治阳,子宫穴以暖胞散寒。本疗法能有效缩短寒湿凝滞型原发性痛经患者的疼痛持续时间,缓解疼痛程度,改善临床症状,操作简单有效,值得临床推广。

隔附子饼灸治疗过敏性鼻炎82例

?

胡志平李小军黄克伟

:医院针灸科医院针灸医院

过敏性鼻炎又称变态反应性鼻炎。临床以鼻流清涕、反复发作为主症。笔者自年以来,用隔附子饼灸治疗本病82例。

1.胃脘痛

熊××,男,21岁,学生。患者四年来胃脘痛反复发作,尤在劳累及受凉后为甚。曾服中西药未效,前来求诊。症见胃脘胀痛,喜按,有饥饿感,少量进食可使疼痛缓解,胸脘痞满不舒,泛酸,舌淡苔白滑,脉弦细而微。

胃镜及病理报告示:慢性浅表性胃炎。

中医辨证属脾胃阳(气)虚。处方:中脘、气海、足三里(双)。

诸穴各隔附子饼灸4壮,隔日1次,10次为一疗程。

灸3次后胃痛得减,泛酸亦止,胸闷不舒仍作,上方加巨阙、膻中。

经一疗程治疗后,患者自觉诸症全消,为巩固疗效续灸三个疗程,随访一年未复发。

2.慢性溃疡性结肠炎

陈××,男,25岁,干部。患者从四月前因受凉而致腹痛、腹泻、粘液脓血便,至今反复发作。确诊为慢性溃疡性结肠炎。辨证为湿热蕴结。

治宜祛湿除热、疏调肠腑气血。处方:大肠俞、日枢、上巨虚、足三里。

双侧均取,施隔附子饼灸法。其中,大肠俞、天枢每次各灸3壮,上巨虚、足三里各灸5~7壮。每日1次,12次为一疗程。

经隔附子饼灸治疗一周后,腹泻减少到每日二次,粪便成形,里急后重亦减,脓血便消失。灸治二个疗程后,诸症全消,为巩固疗效续灸三个疗程,直一乙状结肠黏膜正常。

3.便秘

戴××,女,家庭妇女患者二十年来经常5~6日大便1次,大便艰涩。近数月来延至6~10日1次,腹胀,纳呆,腰膝酸软,四肢欠温,舌质淡胖,苔白滑,脉细弱无力。证属阳气虚弱,阴寒内盛。治宜温中散寒,宽肠通便。

处方:(1)中脘、气海、足三里;(2)大肠俞、关元、上巨虚。

两组穴位隔日交替使用,每穴每日隔附子饼灸3壮,7次为一疗程,嘱患者每日定时登厕。艾灸3次后,大便已通,下颗粒状便并夹有黏液,继上法续灸10次后,每日有大便,其他症状亦遂步消失。为巩固疗效,嘱其家人带药回家自行艾灸二个疗程。

经随访一年,患者大便正常,未见复发。

4.指端麻木症

祈××,男,73岁。主诉右食指末节桡侧指腹麻木1月余。

当身体前屈、上肢自然下垂然后外展90度时,麻木区域则出现针刺样疼痛。

舌质偏淡,苔薄白,脉弦。证属气血不足,皮部失养。

用隔附子饼灸疗。将附子饼置于食指末节指腹偏挠侧处,上置艾炷,点燃。

当患者觉烫时,在附子饼与皮肤之间垫薄层棉花1~3层,以患者能耐受为度。连灸2~3壮。隔日1次,经治8次,效果明显。

食指感觉恢复正常。随访1年,未再复发。

5.网球肘

苏××,女,42岁,教师。患者肘痛三月余,疼痛向前臂放射,影响工作及日常生活。右肘肱骨外上髁炎。处方:阿是穴(压痛点)。

将附子饼置於痛处之上,上置艾炷如枣大,灸4壮。

四诊时患肘疼痛已完全消失。续灸8次,随访半年来未见复发。

注意事项

1.施灸时要注意室内通风。

2.附子饼灸须在医务人员指导监视下进行。

3.应选择较平坦不易滑落的部位或穴位处施灸,灸饼灼烫时可用薄纸衬垫灸讲下,以防灼伤皮肤。

4.对阴盛火旺及过敏体质者、孕妇均禁用附子饼灸。

赞赏

长按







































白癜风传染么
卡介苗预防什么



转载请注明:http://www.yfena.com/pgjcl/4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