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泌尿系疾病临床医学中心单位成功指导

青少年白癜风原因 http://m.39.net/pf/a_4361532.html
年6月27日我院泌尿外科邀请云南省泌尿系疾病临床医学中心建设单位(即:昆明医院泌尿外科)柯昌兴教授莅临我院指导我院泌尿外科团队(红河分中心)顺利开展了首例腹腔镜下膀胱癌根治术+原位乙状结肠新膀胱术。手术由柯昌兴教授指导,杨剑兵主治医师、赵金全副主任医师、李昌林副主任医师等担任助手共同完成手术。手术首先采用腹腔镜行膀胱根治性全切及盆腔淋巴结清扫术,术中尿道切缘冰冻病理为阴性,再改下腹小切口取乙状结肠(15-25cm)构建新膀胱。手术顺利,术中无严重出血,患者术后第3周拔除尿管,排尿通畅,尿控满意。术后3个月随诊复查CTU,乙状结肠新膀胱形态良好,B超测定膀胱残余尿量9.6ml,无肾积水,手术效果良好。△柯昌兴教授莅临我院指导首例原位乙状结肠新膀胱手术目前膀胱癌根治性切除术行原位新膀胱术可采用回肠或乙状结肠构建新膀胱。由于去管化的回肠储尿囊压力较低,且回肠可以提供足够的肠段用于储尿囊制作,此外回肠具有系膜较长、活动度较大等特点,早期膀胱全切术后一般采用回肠制作储尿囊。但由于小肠是重要的消化器官,较长小肠的缺失(需取35-45cm)容易影响消化道功能及导致水、电解质平衡紊乱,同时去管化手术步骤繁杂、缝合量大,手术时间较长,更易产生手术并发症。另外回肠位置较高,必须有较长的系膜方可使储尿囊位于盆腔且与尿道吻合处的张力不致过高,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原位回肠尿流改道术的开展。乙状结肠位于盆腔,系膜较长,肠径较大,截取肠袢后容易恢复肠道连续性;与后尿道较近,更易拖至盆底与尿道无张力吻合;乙状结肠与膀胱之间的神经支配平面相近,蠕动节律与压力相似,术后易于恢复排尿反射,术后患者尿意感更明显;构建新膀胱时只需剔除所有网膜带、独立带及环形肌,仅保留吻合所需的结肠带,无需去管化重建即可建立容量较大、低内压的储尿囊,从而简化了手术步骤;乙状结肠的吸收、分泌功能较低,不易出现梗阻,有助于肾功能的保护,对电解质酸碱平衡及营养代谢影响较小,分泌粘液较少等特点,因此,乙状结肠原位新膀胱术近年得以广泛开展。△术中切除病变膀胱组织(左);术中构建的乙状结肠新膀胱(右)△术后3个月复查CTU:新膀胱接近球形,形态良好△术后3个月复查B超:膀胱残余尿量测定既往我院泌尿外科常规采用回肠新膀胱术。原位乙状结肠新膀胱术尚未开展,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泌尿外科开展膀胱癌根治术后新膀胱替代肠段的选择,无法完全满足于此类患者临床诊疗需求。此次原位乙状结肠新膀胱术的开展丰富了此类技术的新膀胱构建方案和选择,使我院泌尿外科分中心团队在膀胱恶性肿瘤手术技术能力进一步提升。时隔5月之后,我院泌尿外科王跃强科主任于年11月30日主刀为一名54岁男性膀胱恶性肿瘤患者完成第二例乙状结肠新膀胱术,患者手术顺利,目前正在顺利康复中!△我院泌尿外科王跃强主任团队进行原位乙状结肠新膀胱术△术中切除患者病变膀胱,腔内已长满恶性肿瘤组织△王跃强主任术中构建乙状结肠新膀胱感谢中心单位及柯昌兴教授对红河泌尿外科分中心临床工作的指导和帮助!在此诚挚欢迎膀胱肿瘤患者到我院泌尿外科咨询和诊治,我院泌尿外科团队将竭尽全力为每一位膀胱肿瘤患者解除病痛,战胜病魔!

文字:泌尿外科杨剑兵

图片:泌尿外科

编辑:李笠、秦思妤

校对:杨舒越

审核:江金生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yfena.com/pgjcl/16220.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