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7日,医院收到了一位患者家属的感谢信,信中表达了对急诊科和肿瘤呼吸科全体医护人员抢救老人的感激之情。
让79岁老人从胸痛剧烈、咳嗽不止到症状消失,这是怎样的一个治疗过程?医务人员付出了多少?11月17日凌晨两点半,家属送老母亲到医院就医时,老人咳嗽、白痰并伴有左侧胸痛剧烈。据家属说,前几天已医院,但均未得到治疗。在抵达医院急诊后,接诊的林中泽医生结合老人的相关检查结果,考虑“肺骨癌转移”,与家属详细交代病情并征得同意后,由本科护士推送肿瘤呼吸内科进行治疗。
肿瘤呼吸科副主任霍亚兰医生接诊检查发现老人存在多方面的问题。老人之前出现了脑梗塞,导致右侧肢体活动障碍,3天前摔倒致右下肢骨折未进行治疗,同时还存在严重肺炎问题,再加上老年人年龄偏大,导致各个器官老化状态。
经过全科人员的集中讨论,决定在治疗上从改善脑功能、营养支持、治疗肺炎三个方面入手进行治疗。考虑到老人的身体状况,医护人员使用了心电监护仪昼夜监测生命体征,在输液时采用了微量泵——这是一种保证药物能够精确、均匀、持续地输出的仪器,促进骨折伤口愈合。老人咳嗽无力,排痰困难,主管护士张晓庆每天至少跑十几趟帮助老人翻背、吸痰,经常为老人修剪指甲和消毒,担心老人感染病毒。同时耐心的教家属如何帮助老人正确护理,怎样更好的照顾老人。
在整个治疗的过程中,科室主任李国顺、护士长高秋燕与家属及时沟通治疗情况,不厌其烦地讲解患者病情,良好的专业素质和亲切的态度让患者及家属感到钦佩和放心。
经过10天的积极治疗,老人的不适症状消失了,家属对科室的医护人员充满了感激。
感谢信里表达了对医院医务工作者的感谢,尤其是通过自己及家人来院就医的切身体会,对医院医务工作者的高尚医德、敬业精神和精湛医术给予了高度赞扬。
这封感谢信,传递的不医院医务工作者的感激之情,医院服务品质和对医护人员工作的充分肯定,彰显的是医患彼此之间的真诚与和谐。
科室简介肿瘤呼吸内科是一个集肿瘤化学治疗、放射治疗和介入治疗为一体的综合治疗科室。科室设置床位52张,科室人员技术精良,医护人员20名,其中副高级职称3名,中级职称5名,初级职称12名。
科室以治疗各种急慢性呼吸系统疾病、肿瘤化疗,周围血管介入为主,拥有专业的化疗团队,结合病人实际情况实现个体化化疗。外周血管介入治疗适应症范围大且病人痛苦小,治疗直接作用到病变部位,无创伤,效果确切。适用于肝癌、肺癌、胃癌、胰腺癌、膀胱癌、结肠癌,咯血(肺出血)、消化道出血、产后大出血、肝硬化、阻塞性黄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下肢静脉血栓、糖尿病足、脾功能亢进、气管食管瘘、动静脉瘘、布加氏综合症等疾患。科室成立PICC置管组,开展PICC置管术,有效避免了化疗造成的血管损伤。
全科医护人员将秉承严谨、求实的工作作风,更好地服务于广大患者。
科室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