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师开示结肠癌术后恶疮尿频案一

本案为谦川中医华南学术中心欧志穗医生主诊。

患者因结肠癌术后伤口难愈合伴赘生物求诊,病情疑难,欧医生多次向谦川首席学术官许家栋院长请教,在两位良医倾力医治下,患者多次渡过难关,重燃生的希望。此案体现了经典经方治病里邪出表、阴病转阳的过程,经欧医生同意,在本专栏分享此案,以飨同道。

欧志穗、刘畅

病案

李某某女43岁.05.02复诊

主诉

结肠癌造瘘术后造瘘口不愈合伴赘生物,尿频1年余

现病史

患者既往有结肠癌病史,经手术切除病变组织,并留置腹部造瘘口。造瘘口红肿,周围从术后半年开始多次长出菜花样赘生物,已两次行局部小手术切除。原肛门有粘液排出,造瘘口右侧时有痉挛。

怕冷,汗不多,无头晕头痛,身上不疼,没有肌肉酸烦,皮肤干燥,手足凉,下肢肿,右侧为甚,手足不麻木。口干口苦,口渴饮水多,饮热,无口臭,无胸闷心慌,无腹痛腹胀,原纳差、饥不欲食,现可以吃下1碗饭,没有胃胀及嗳气泛酸,肠鸣频,睡觉时要盖肚子,大便干硬呈羊粪状,排解困难,需分几次排解,尿频较前缓解,夜尿2-3次,平卧伸直腿则欲小便,久行则尿频尿急加重。

眠差多梦,无耳鸣,无皮肤过敏。月经淋漓十余日,量少,有血块。

年4月血分析示:贫血(血色素80g/L)。

查体

脉:浮细;

舌淡黯,苔白,中部苔少,下睑淡白,下肢肌肤甲错,血络,袜痕,手温。

眼睑

下眼睑淡白

舌淡黯,苔白,中部苔少

下肢

血路

皮肤

下肢肌肤甲错

辩证

基础病机:

表束表寒伤营

太阴血少胃虚淡饮轻证水气

阳明里热里燥里结外燥

治疗经过

用过白术附子汤、王不留行散,服药后尿频稍缓解,原肛门粘液排出的现象稍有缓解,出现造瘘口右侧偶发痉挛,余症状改善不明显。

许师开示

患者没有甘草干姜汤证,是生姜甘草汤证!患者胃虚不能制下,所以尿频尿急、造瘘口脓液渗出,这些都是废水往上焦表位涌散;并且表上不能温煦,所以肌肤甲错、手足凉,再加上眼睑淡白,是不是津血在表不能敷布温煦?这个是用桂枝配上养津血的药对治。

复习胃气虚和胃津虚的区别请点这里:

《许家栋:解析经方理论中的胃气与三焦》

方药:炙甘草汤

经典经方考证还原剂量:

炙甘草24桂枝18生姜18人参12大枣60生地麻仁24麦冬24阿胶12清酒ml

条文依据

《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下)第七》

()伤寒,脉结代,心动悸,炙甘草汤主之。

甘草四两,炙,生姜三两(切),人参二两,桂枝三两(去皮),生地黄一斤,阿胶二两,麦门冬半升(去心),麻子仁半升,大枣三十枚(擘)。

上九味,以清酒七升,水八升,先煮八味,取三升,去滓,内胶烊消尽,温服一升,日三服。一名复脉汤。

《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第六》附方:

《千金翼》炙甘草汤一云复脉汤。治虚劳不足,汗出而闷,脉结悸,行动如常,不出百日,危急者,十一日死。

《金匮要略·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第七》:

《外台》炙甘草汤,治肺痿涎唾多,心中温温液液者。

《千金》甘草汤此方本出于《肘后》而《千金》主疗,与《外台》炙甘草汤同,但唾多下,有出血二字。

方解

本方是在太阴中风的基础上,津血亏虚产生虚热,再进步一发展,津液不能濡养产生燥结(虚热转实)。因此既要清实热,又要滋津液去虚热,还要兼顾太阴层面的水饮。

炙甘草汤并不是一个完全补虚的方子,既补虚又有泻实的成分。它既有麻仁加地黄去清实性的热,又有麦冬、大量地黄去清虚性的热,同时有生姜甘草汤兼顾胃气虚的水饮,半个桂枝汤照顾表的层面,大量清酒养营清滋。

因此本方能对治患者既有胃虚不能制下的尿频尿急、脓液渗出,又能对治里燥结的便干便难,还能兼顾到表位津血不能温煦濡养的怕冷、肌肤甲错、手足凉,是不是丝丝入扣?

清酒是养营的要药

许家医院带教查房时曾讲解清酒的独特作用:清酒在唐代以前是非常重要的饮料,唐以后有了黄酒技术,元以后有了蒸馏酒技术,清酒反而喝得少。但是韩国和日本非常好地保留了中国清酒的特点。

清酒喝了以后挺补益的。在东北地区,女性产后喜欢用清酒煮鸡蛋、煮鸡补益,可以养血脉、逐瘀滞,散风寒。北方地区直到现在还有一种习惯,把药打成药面,告诉患者回家用酒“清”(qing4)。

但这个酒现在是白酒,喝了以后各种不舒服。传统的话是用清酒,养血脉。白酒发散太过。所以现代中医只继承了用酒“清”着喝的方法,没有考证这个酒到底是什么酒。这个方是汉代的,我们现在的酒是元代蒙古民族从欧洲带入的。这个清酒非常重要。

后续会转成黄芪升麻地黄汤。这样的恶疮也有收口的可能。

方药:黄芪升麻地黄汤

经典经方考证还原剂量:

黄芪12升麻12生地12栀子6黄芩9芍药12麦冬12栝楼根12

条文依据

《千金翼方·卷第二十三疮痈上·处疗痈疽第九》:“黄耆汤主痈肿。热盛口干。除热止渴方……”

黄耆升麻栝楼干地黄各二两麦门冬(去心)芍药各二两黄芩一两半栀子二十枚(擘)

方解

本方用于阳明火热内结,导致津血的虚少,津血虚少同时伴有表寒和表饮,是火证中能解表的,火证中能补津的,火证中去散结排脓的,天花粉、栀子、芍药都是排脓药,如排脓散用芍药排脓。太阴中风黄汗层面再往下发展,会传为阳明痈脓。这也是为什么许多治痈脓的方都有黄芪的原因——黄芪是太阴的表药。

这个患者本来是太阴中风传痈脓,但是津血虚少,不能直接用苦寒攻下,所以许师先用了炙甘草汤,攻补兼施,养肥了再宰。第二个方子虽治阳明痈脓为主,也继续用生地、麦冬甘寒清虚热养津。每一步都照顾到了患者的胃气和津液!

药后反馈

患者服炙甘草汤3剂后,尿频和大便干结等症状明显缓解,后共服18剂炙甘草汤,转黄芪升麻地黄汤10剂。患者反馈右下肢的水肿消失,腹胀明显减轻,4月中旬住院时体重斤,5月23日是95斤,减轻了7斤。患者和家属因被告知“仅有半年寿命”,曾准备放弃治疗,现在又重新燃起了生的希望。

后续

年6月中旬,适逢许家医院邀请来广州讲学,为弟子开展带教门诊,患者前来面诊:

.06.14复诊

造瘘口红肿较前减轻,赘生物明显减少,已无尿频尿急。

近期出现皮肤痒,腹痛。

治疗前治疗后

不怕风冷,汗多,怕热,汗后不凉,手足冬凉,手足不麻,无心慌胸闷。稍口干,口不苦,饮不多,胃纳可,腹痛偶作,近期无腹胀,不服中药时稍腹胀,腹不凉,不服中药则大便软,但便细量少,稍难解;服中药期间大便稀,较好解。肛门周围有白色渗出物。无尿频尿急,夜尿2-3次,不灼热。睡眠一般。

经期10余天,周期30天,量一般,色鲜红,有块,小腹不凉,面轻水痤,面暗不华。平卧坐起时头眩。

查体

脉:弦微浮

舌:淡红紫嫩,质薄,舌边有瘀斑,苔薄白腻边润,下睑淡白,面色萎黄,腹满压疼,下肢甲错,有痂癞(肤痒甚,有抓痕),手凉。

在许院长的指导和欧医生的努力下,患者症状明显缓解,而病机发展也到了关键时刻!师曰“痒为泻风”,这种情况下如何帮助患者顺利里邪出表?

下周同一时间,专栏将为您揭晓。

医生介绍

编辑

生姜

审校

刘畅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yfena.com/pgjcl/140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