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主任好!”医院腹膜后肿瘤中心的楼道走廊里,一位年轻的患者远远地就向罗成华打招呼,罗成华微笑着向她点点头并向记者介绍到,这是一位来自四川成都的腹膜后肿瘤患者,动过两次手术医院拒收了,经人推荐辗转来到这里。
是的,有很多腹膜后肿瘤患者如同这位年轻患者一样,都是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找到了罗成华,在这里重新看到了生的希望。
腹膜后肿瘤是发生于腹膜后间隙的脂肪、疏松结缔组织、筋膜、肌肉、血管神经组织、淋巴组织、以及胚胎残留组织的肿瘤。虽然相比很多肿瘤,它的发病率较低,但是却涵盖了数十种组织学类型和生物学行为各异的肿瘤,而特殊的解剖结构、巨大的瘤体,更是给相关治疗决策的制定及实施提出了更高的学术和技术要求,也给相关的医疗机构在专家团队、仪器设备、诊疗模式等临床和科研各方面提出了更高要求。
医院腹膜后肿瘤中心是全国唯一腹膜后肿瘤综合治疗中心,每个月有40余例来自全国各地及海外腹膜后肿瘤患者慕名来到这里寻求治疗。而这里的开创者及掌门人正是国内腹膜后肿瘤治疗“一把刀”罗成华。
“要把腹膜后肿瘤专业做大做强”
“其实当年没有想过学医”回想当年高考时的情景,罗成华说到,“我是一个农村孩子,那时候对自己未来想学什么完全没概念。”但是当时他的校长看到这个瘦弱又温和的孩子说,医生是个很神圣的职业,去学医吧。就这样,罗成华来到了华西医科大学,开启了自己的医学生涯。
如果说这个选择有些迷茫,那么走在学医路上的罗成华却是十分的坚定。
年轻时候的罗成华是个执着的“拼命三郎”,别人在外喝酒的时候,他在看书,别人外出游玩的时候,他在写文章。“既然出来混,那就要混出个名堂来,就要在这个领域内做出成绩来。”罗成华说到。
本科毕业后,罗成华考取了解放军第医院的硕士、博士。毕业后被分配到了解放军医院普外科,在这个平台上,罗成华见到了各种各样来自于全国各地的疑难病例,经过数年努力,逐渐成长为了一名成熟的普外科医生。但是他并不满足于这种状态,他决定走出去。出国后他发现国内外不管在技术上还是在理念上确实存在一些差距,敏锐的他同时也发现,腹膜后肿瘤是一个很有前景的方向。
腹膜后肿瘤手术切除由于操作时间长、出血多,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被国内很多外科医生视为禁区。
尽管这样,当时的罗成华还是跟随自己的导师蒋彦永一起开始了探索。不顾手术的难度,也没有在意别人异样甚至是鄙视的眼光,他们决心“啃下这块硬骨头。”勤奋的罗成华跟着导师在腹膜后肿瘤领域付出了很多心血,但有付出就会有收获。上世纪九十年代,他和蒋彦永一起编写了中国第一部关于腹膜后肿瘤治疗的专著《腹膜后肿瘤外科学》。
后来,罗成华离开了自己的导师,离开医院,开始了新的职业生涯,但是他仍然选择专注于腹膜后肿瘤领域。
“其实离开了老师的带领,开始自己独闯天下,走过了一段很心酸的路。”医院的那段日子,没有成熟的团队,有的医生甚至是从普外科借调过来的,没有过硬的硬件设施,相关科室配合也完全跟不上节拍,这些都为腹膜后肿瘤治疗带来了很多麻烦。
“非常感谢我的导师蒋彦永先生。”罗成华满怀感激地说,蒋彦永先生在自己最困难的时候给了自己最无私的帮助。
那么除了导师的帮助是什么让自己坚定地挺过了那段时光呢?面对这个问题,罗成华笑着说:“我想把腹膜后肿瘤专业做大做强,凡是做大做强的专业,都会有艰辛的历程吧。”
“医学的进步,离不开探索”
“对于腹膜后肿瘤治疗的兴趣,不是来自于别人做不了我们能做。”罗成华表示,而是这个疾病本身有太多值得我们去探索的地方。
“我亲身经历了治疗手段的变迁。”回想腹膜后肿瘤外科手段的发展,罗成华说到。
腹膜后脂肪肉瘤是腹膜后肿瘤中最多见的一种肿瘤。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罗成华跟随导师蒋彦永通常选择单纯将腹膜后肿瘤切掉,但是这种术式复发率高、复发间隔短,而复发点多位于肾周脂肪囊。为了降低复发率他们将切除范围扩大到了带脂肪囊联合切除肾脏,这样使得复发率有了明显降低。
但是后来他们又产生了新的思索,肾周脂肪囊是不是可以和肾脏分开呢?为了降低复发率切除肾脏是否值得呢?通过技术上的进一步钻研,他们惊喜地发现肾周脂肪囊可以与肾脏剥离开,于是将术式进一步改进为腹膜后肿瘤联合肾周脂肪囊切除,保留肾脏,可喜的是,复发率并没有因此而产生升高。
“在提高疗效和生存期的同时,最大限度减小创伤,减轻患者的痛苦,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是我们不断追求的动力。”罗成华说道。
复发率比以前下降了,但是相比其他肿瘤仍然很高,同时,这种肿瘤不会向远处转移,罗成华意识到,在这个疾病的治疗上,还是要如何将复发率再降低。随着临床经验的不断积累,他发现腹膜后脂肪肉瘤通常有很多卫星病灶,而这些卫星病灶多位于距离主病灶很远的地方。于是他们大胆尝试,将位于腹主动脉、下腔静脉以外,膈肌以及髂血管以内,包括肾周脂肪在内的全部脂肪作为一个器官进行切除。
“实践证明,这种方法又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复发率,我们也在全国推广这种术式。”罗成华说到。
目前,手术仍然是腹膜后肿瘤的唯一治疗手段,这种疾病对于现有的放化疗药物并不敏感,“以前是作为技术在钻研,但是技术是有止境的,如何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是我们面临的一大难题。”
于是,罗成华带领自己的团队在腹膜后肿瘤的研究领域开始了探索,寻找新药物治疗靶点,开发应用其他治疗手段,开展多学科交叉协作,开展中国腹膜后肿瘤流行病学调查都留下了他们探索的脚印。
“医学的进步,离不开探索”罗成华说到。
“感恩我的患者”
腹膜后肿瘤手术的特点之一就是手术时间长,有一位患者的手术就是从早8点做到了次日凌晨4点。
这位患者的腹膜后肿瘤位于胰腺后面,紧挨腹主动脉的同时还紧紧包裹了腹腔内两个主要动脉:肠系膜上动脉和腹腔动脉。这是很少见的一种腹膜后肿瘤,手术复杂程度很高。
腹膜后肿瘤手术通常选择侧方入路,但是由于这位患者的肿瘤隐藏在胰腺、胆管、脾脏、胃等器官的后面,所以从一侧是够不到的。于是罗成华带领团队从两侧入路,先从右侧开始将结肠肝区、十二指肠、胆总管分别分离,处理瘤体的一侧,再从左侧开始将结肠脾区、脾脏、胰尾、胃翻起来,开始处理肿瘤的另一侧。
“左边弄弄、右边弄弄,来来回回,”罗成华很仔细得分离着肿瘤,但是到了手术的最后,腹腔动脉因为被长期包裹已经很细,出现了断裂。
虽然经过努力血管被接通了,但是手术结束后第5天,罗成华却发现接通的血管里产生了血栓。
伴随血栓的产生,脾脏坏死、胰瘘、胃动力受阻、消化酶分泌受限等一系列问题接踵而至,“兵来将挡、水来土掩,病人和家属都没有放弃,我们更没有理由放弃。”罗成华带领团队通过冲洗等一系列方法帮助患者调理、康复,付出了很多代价,终于在5个月后,患者出院了。
“这位患者手术时间长、术后出现了一系列问题让我们感到很棘手,但是他让我们学到了很多,我很感恩他,也感恩我的每一位患者。”罗成华欣慰地说。
医生档案罗成华,主任医师,博士,教授,医院大外科主任、普外科部副主任及腹膜后肿瘤中心主任,北京大学普通外科学博士生导师,首都医科大学肿瘤学博士生导师。
兼任中国抗癌协会肉瘤专业委员会腹部肉瘤学组委员、中国肛肠诊疗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理事长、美国结直肠外科学会(ASCRS)InternationalFellow、中国中医教肛肠分会副会长、中国人民解放军大肠肛门外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北京市医师协会肛肠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解放军医学杂志》及《中华胃肠外科杂志》编委等职。
本文刊载于《医学科学报》
本期更多精彩
热点追踪
“超级细菌”致命威胁如何破解?(武妙兰)
药价“国家谈判”保障百姓用药(武妙兰)
国际期刊
我国科学家捕获造血干细胞前体
达那唑治疗端粒疾病可使端粒长度增加
褪黑素受体水平升高增加2型糖尿病风险
中国慢阻肺预防和管理面临的挑战
肥胖或不再增加死亡风险
他莫昔芬对雌激素受体阳性乳腺癌患者有益
脑出血后双侧脑血流自动调节功能的动态变化
药学专刊
二氢嘧啶脱氢酶活性及5-氟尿嘧啶活性代谢产物测定及其临床应用(李平利张蕊郭瑞臣)
临床药师参与肠外营养处方干预前后的效果分析(刘朦朦董梅)
肺癌脑转移患者降颅压药物调整的案例分析(关尚为吴东媛董梅)
紫杉醇在中国非小细胞肺癌患者PC方案中的个体化剂量调整(刘通翻译吴东媛审校)
中国甲氨蝶呤血药浓度监测现状调查(吴东媛刘铎董梅)
医院获批国家基因检测技术应用示范中心项目(宋燕青供稿)
恰似人间春风暖药学腾飞正当时(张蕊)
第八届药源性疾病与安全用药中国论坛在京举行(宋燕青供稿)
困惑的“爱”(郭瑞臣译)
医者风采
医院大外科主任罗成华:不断探索,只为能救更多人(应益昕)
国内期刊
腹痛为慢性胰腺炎所致脂肪泻独立危险因素
膀胱黏膜腹侧镶嵌尿道成形术治疗次全尿道狭窄有效
大分割放疗联合替莫唑胺治疗大体积脑转移瘤安全有效
射频消融可治疗儿童流出道室性心律失常
贝伐单抗治疗兔膝骨性关节炎有效
约1/4气道支架患者发生相关呼吸道感染
HPV与子宫颈腺癌关系并不密切
业内动态
ER阴性、单PR阳性、HER2阴性的乳腺癌预后较差
医院举办腹腔镜和机器人大会
医院成立胸部肿瘤中心
第九届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医师年会召开
全国肝胆病防治技术示范基地授牌仪式在京举行
医院将在华建诊疗中心
阅读
应对传染病:我们一直在路上
生物医学发展重在创新
文章选自《医学科学报》总第67期,版权归本报所有,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作者及来源。
『医问医答』由医学科学报社、赛思传媒运营
ID:qawenda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医学科学报》一份离医生最近的报纸订阅-
广告合作-
联系邮箱:ykb
stimes.cn赞赏
长按向我转账
受苹果公司新规定影响,iOS版的赞赏功能被关闭,可通过转账支持。
北京中科白癜风重庆市治疗白癜风最好的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