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情化优质护理服务奏响仁爱之歌
“我们是呼吸科重症监护病房住院患者马学成、杜汉平、张长久、张柏林、郜兰的家属。在护士节来临之际,我们代表广大患者提前祝白衣天使节日快乐。值此南丁格尔诞辰周年之际,我们广大家属由衷地感谢贵院护理部培养了一支给予更多人文关怀的护理队伍……”在护士节来临前夕,该院护理部收到一份特殊的节日礼物——由5名重症患者家属联名为该院护理人员写了一封感谢信。收到来自患者的锦旗或是感谢信,在该院护理部屡见不鲜,但是由5名重症患者家属联名在护士节前夕向护理部送来诚挚的感谢信,尚属首次。专程到护理部送来感谢信的是马学成的儿子,此前,他曾把一张大到无处张贴的巨幅感谢信送到了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当谈及他们为何如此“搞事情”,这位硬汉说起事由时却数度哽咽,在该院护理部当着众人的面流下了感激的泪水。此时,该院护理部急忙联系患者家属感谢的主角——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护士长乔冬梅和游佳颖赶了过来,这才平复了马学成儿子的情绪。马学成的儿子是一家公司负责人,熟知他的人都知道他平日爱较真。对于这样爱挑剔的人,该科护士究竟靠什么感动了他呢?在乔冬梅看来,是护士们的真心换来患者无价的真情。“她们对待患者细致入微,不喊累,不嫌脏。为了避免患者卧床长出褥疮,就按时翻身,一个女护士力气小,两三个女护士就一起动手,插尿管、清洁阴部……”马学成的儿子说,“作为家属,我们做不到的事情,她们都做到了,而且对待我们焦急中的家属,她们也十分有耐心,常常开导我们。”游佳颖是马学成的儿子特别要感谢的一位护士,平时轻言细语地她,总会让患者如沐春风。她说,除了换位思考,把患者当亲人对待,她们还把护理范围延伸到了患者家属身上。“对于重症患者,患者家属的心理压力更大,所以疏导患者家属的情绪及其耐心解答一些医学知识,这对于患者家属尤为重要。”其实在该院,像这样亲情化优质护理服务还有很多。去年,张大伯因患食管恶性肿瘤住进了该院胸外一区进行治疗。因药物和长期卧床影响,让张大伯患上了便秘,一连多日的便秘让他非常难受,几经治疗也没缓解。为了尽快解除患者痛苦,胸外一区护士长张冬梅在了解患者情况后,决定用双手为患者掏出大便,及时缓解了患者的痛苦。她脏污了双手,却闪亮了白衣。无独有偶。该院急诊科护士翟梦琦去年国庆假期深夜值班时,在接到急诊救助弃婴过程中,这位“90后”护士解衣为弃婴哺乳,吃饱奶后的弃婴终于止住了哭声。这暖心的一幕被网友发布后,人们深受感动,纷纷点赞并称其为“最美妈妈”。事后,这件事被多家媒体报道。正是推行的亲情化优质护理服务,让该院在社会上赢得了良好的声誉。在今年三八妇女节前夕,焦作市花卉市场经理带领爱心商户,将满载一车的鲜花开进了该院,亲手为该院护士们献上了盒精美包装的康乃馨。社会上向该院护理工作者集体献礼的鲜花可以收,但亲情化优质护理服务下患者家属向护理工作者送的红包却坚决不能收。在该院肾内消化二区,今年年初就传出了两段“护士拒收红包”的佳话。该科副护士长乔珍珍和护士王春玲先后被患者家属各充值元手机话费表达感谢。事后,她们又以为患者住院账上充值元的方式进行了婉拒,并向科主任进行了汇报。为了进一步提升服务品质,该院2月27日在全院开展“四负责两提升”活动,即严格执行首诊负责制、首问负责制、首定负责制、首诉负责制,提升医疗质量,提升服务水平,医院为目标,以“患者为中心”为理念,以提高工作内涵为导向,以群众满意为最高标准,通过各种举措,医院的品牌价值,让群众真正享受到优质、高效、便捷的医疗服务,医院进入更加良性、快速的发展机遇期。3月19日,该院又在全院开展“好创意、好形象、好声音”活动,努力为人民群众提供满意的医疗健康服务。“精湛的技术、规范的治疗、顺畅的流程、热情的态度、文明的语言、周到的服务、细节的关爱都会温暖患者的心,给患者留下一个好的印象。而每一个患者都牵动着一个家庭,患者更信患者的,亲人更信亲人的,患者的评价最可信、最宝贵,这些患者及其亲朋好友医院形象的重要组成。许多个这样良好的形象汇聚在一起,医院的形象,医院发展的根基和前行的动力。”该院院长于拥军如是说。以雄厚的实力跻身市医学重点学科之列
自年护理学已升级为国家一级学科,护理的功能和模式发生了改变,护士的工作不仅仅是打针、发药、量体温,更是对患者病情及时准确预判,与医生团队更好合作,指导患者参与到医疗护理中,自我管理、主动恢复,缩短住院时间。鉴于此,该院领导多年来把护医院发展建设的一项综合性、长远性工作,通过护理学科建设,促进优质护理服务提升。年,在该院护理部主任、护理学科带头人牛冬花的带领下,打造了一支高精尖专科护理团队,并以雄厚的实力成功跻身市医学重点学科之列。如今在该院,护士“含金量”与日俱增,有不少像医生一样坐门诊。由静脉输液专科护士坐诊的PICC门诊,早在年就已经开诊。比起普通护士,这些专科护士不仅熟知护理专业知识,而且善于解决疑难护理问题。各类护理专家门诊开设的背后,则是该院拥有大批的专科护理人才。为提升专科护理技能,该院还设立了康复护理、重症护理、造口压疮、疼痛护理等11个专科护理小组,让护士更好地实现专业价值和人生价值,用高水准服务让患者满意!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目前,该院不仅是焦作市护理学会肿瘤护理专业委员会,焦作市护理学会伤口、造口、失禁护理专业委员会,焦作市护理学会介入护理专业委员会,焦作市护理学会外科护理专业委员会,焦作市护理学会康复护理专业委员会的主委单位,而且凭借优秀的专科护理成绩被吸纳为静脉治疗专科华中护理联盟单位、中国肺健康护理联盟委员单位。除了像医生一样坐门诊,该院还可以像教授一样进行教学。值得一提的是,该院神经内科二病区护理团队创造性地用茄子做教具,制作了“压疮茄子”,通过在茄子上切创口、染色、刮茄肉等形式,生动地讲解了皮肤压力性损伤的分期症状、各期临床表现、常见敷料在各期的临床应用等。为了让大家更加直观地看到压疮各个分期的情况,他们思考了很多办法,之前尝试过面团、橡胶泥、猪肉等材料,都不太理想,最后发现茄子是最直观、最贴切的教具。在去年年底我市举办的第三届《手术室护理实践指南》授课比赛中,刘璐璐和申萌萌参赛并分别荣获了大赛二等奖和三等奖,取得了优异成绩。护士参与科研和护理技术发明,在该院更是一大特色。许多科研成果和技术发明,不但解决了临床护理的疑难问题,也提升了护理专业学术水平。运用IP型吞咽神经和肌肉电刺激仪协助难置入性胃管置入的临床研究;改良胃管置入对脑卒中患者吞咽功能改善的研究;护理程序在运动性失语患者语言康复中的临床研究;负压法浅静脉留置针输液研究;运用良肢卧位翻身法预防脑卒中重症患者压疮的临床研究;开展了人工气道安全管理——气囊测压仪的检测技术……其中,该院获得焦作市科技进步二等奖就多达8项。年年底,该院护理部还举办“护理创新大赛”,59个创新项目角逐大奖。最后,肿瘤内科一区的资深护士李付云设计的三腔四囊防漏灌肠管荣获一等奖;获得二等奖的是来自妇产科护士长元蔚伟设计的新生儿识别腕带、普外二区护士申娟娟设计的改良式结肠造瘘袋、普外一区耳鼻喉科护士牛洁设计的鼻部冷敷瓶;获得三等奖的是产科VIP病房护士戚珊珊设计的新型体温表消毒收纳盒、肿瘤内科二区资深护士赵利芬设计的改进后一次性使用引流袋、肿瘤内科一区资深护士李付云设计的一种口罩式多功能氧气面罩和一种防压疮降低肌张力的气囊型大便器、泌尿外科资深护士李桂梅设计的密闭式引流装置在膀胱冲洗中的应用、心内二区内分泌二区护士秦婷设计的一次性中心静脉压测量器。真是“不赛不知道,一赛吓一跳”:护士们把自己在实践中摸索出的小发明、小窍门都“露”出来了。采访大赛的媒体惊呼:河南医院的护士们个个都成了“发明家”!在创新的驱动下,该院去年还掀起了护理服务创新高潮。在该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病房,率先开展人性化的“袋鼠式护理”使早产宝宝得到快速康复,降低了并发症发生的概率。此前,危重患儿一出生就会被紧急送进新生儿重症监护室,家长只能在隔离室外焦灼地等待。“袋鼠式护理”打破了传统隔离护理模式,该科护士们以类似袋鼠、无尾熊等有袋动物照顾幼儿的方式,将早产儿直立式地贴在她们的胸口,提供宝宝所需的温暖及安全感。这种创新护理服务,有利于宝宝的康复,受到了患儿家长们的欢迎。同样在该院泌尿外科,护理工作紧跟时代脚步、更新护理理念,在全市率先提出了快速康复的理念并应用于临床。快速康复是基于微创技术的一种理念,使许多疾病的临床治疗模式发生了很大变化。无痛、无应急、无风险是快速康复追求的最高目标。而要实现快速康复的目标,护理是其中的重要一环,这彻底颠覆了延续百年的手术护理理念。针对现在开展的泌尿外科腹腔镜手术,该科护理人员有针对性地开展快速康复护理:在术前积极与患者和家属沟通,建立良好的互信护患关系,详细给患者和家属讲解患者自身病情和快速康复护理理念及护理方法,让患者从心理上减轻对手术的潜在恐惧和心理压力,一定程度上为术后康复奠定了基础。术后根据患者电解质适当给予补液量,鼓励早期进食;结合病情,医生作出准确判断,减少各个管路的置管时间,早期拔除尿管,并在术后鼓励患者早下床、早活动等一系列加速康复措施,缩短了患者康复时间,但是并未增加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术后平均住院日明显减少。这一理念的应用,在全市护理学术会议上得到了高度评价及称赞。头脑风暴、创新思维,还体现在该院的护理工作管理中。该院护理部自年起,打破了原有护士定向分配模式,首次在护士与护士长之间进行了双向选择,最终根据双方的个性特点、意愿、专科特色及需求,“配对成功”或服从调配完成定科,从而实现优化组合,以强化激活护理工作进而完善护理人才梯队建设。此外,该院护理部还与时俱进,借助信息化建设,实现了护理电子交班以及网络查房等方面,促使该院护理取得了质的飞跃。在抗疫一线展现逆行之美
在该院5月9日刚刚召开的纪念“5·12”国际护士节暨表彰大会,是从“战疫情·感动瞬间”视频中拉开了大会序幕。视频中,该院用百余张照片,再现了自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该院护理人员无论是驰援武汉、医院,还是驻守预检分诊、发热门诊,亦或是镇守普通病区,她们勇敢逆行、敢于担当的精神,引发全场共鸣。大会上,该院分别以最佳“逆行奖”、最暖“援助奖”、最强“守护奖”、最佳“防控奖”为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作出贡献的护理人员进行了表彰。该院援鄂护士郭亚茹、云佳敏、周娜娜、郝龙辉、殷仰仰全是“90后”。过去,有人说他们是娇滴滴的一代;如今,他们却成为抗疫一线的主力军。郭亚茹刚结婚,医院通知,便毫不犹豫地报了名。援鄂期间,郭亚茹累瘫在椅子上的照片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