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讲座医生,我的肠道息肉需要手术吗

中医是中国人的生活方式

周先生今年62岁,因为大便带血伴左下腹医院治疗,肠镜检查提示乙状结肠有新生物,病理活检报告为腺瘤合并上皮异型增生。医院消化科医师们立即为周先生做了腺瘤切除手术。所幸发现还算早,如果再晚一年半载,很可能就癌变了,后果将是十分严重的。

那么,如果体内发现了肠道息肉该怎么处理呢,哪些类型的息肉可以保守治疗,哪些息肉又必须予以切除的呢。

今天,小编特医院消化内科周子力副主任医师为大家讲解。

什么是结直肠息肉?

?肠息肉是肠黏膜局部增生形成的赘生物,分布于结直肠的各个部位,有单发性息肉、多发性息肉和息肉病之分。肠息肉在中老年人群很常见,肠镜检出率可达10-30%。

?肠息肉大多并无症状,有的表现为便血,出血量可大可小,一旦便血一定要做肠镜检查明确病因;多数息肉是因腹泻、便秘等症状就诊查肠镜检查时附带被发现。

?肠镜是最主要的息肉检出手段,但也容易漏诊,漏检率达到20-30%,采用无痛肠镜、高质量的肠道准备、肠镜检查时仔细退镜仔细观察大于6-8分钟能减少漏检率,一次肠镜检查不代表没有息肉,需要定期复查。

?息肉生长缓慢,但长到一定的时候可能会转变为结肠恶性肿瘤,特别是管状绒毛状腺瘤、绒毛状腺瘤是结肠恶性肿瘤的主要前期病变,因此,一旦被检出息肉医生会告知你最好择期在肠镜下切除息肉。

肠道带蒂息肉(箭头指处)

结肠息肉分类1淋巴性息肉

淋巴性息肉又称为良性淋巴瘤,多见于20~40岁的成人,亦可发生于儿童,男性较女性多见,病灶多位于直肠,尤其是下段直肠。多数为单发,亦可多发,大小不等。淋巴息肉不发生癌变。

2炎症性息肉

炎症性息肉又称为假性息肉,时由于肠粘膜长期受慢性炎症刺激引起的息肉样肉芽肿。这种息肉多见于溃疡性结肠炎、慢性血吸虫病、阿米巴痢疾及肠结核等病的病变肠道中。常为多发性,大多在1cm以下。

3增生性息肉

增生性息肉是最常见的类型,又称为化生性息肉。息肉多分布于远侧结肠,直径很少超过1厘米,其外形为黏膜表面的一个小滴状凸起,表面光滑,基底较宽,多发性亦常见。增生性息肉不发生恶变。

4幼年性息肉

这种息肉约90%发生于10岁以下儿童,以男孩为多见。外观为圆形或卵圆形,表面光滑。90%生长于距肛门25厘米的范围内,直径多数小于1厘米,绝大多数有蒂,约25%为多发性。此类息肉一般不发生恶变。

5腺瘤

结肠腺瘤是结肠的良性上皮肿瘤。根据组织学结构分成三种类型:即管状腺瘤、绒毛状腺瘤及混合型腺瘤。此类会发生恶变!

为什么要切除肿瘤性息肉?

腺瘤有癌变可能,其癌变率主要和腺瘤的类型、大小、数目以及合并上皮异型增生的程度有关。

管状腺瘤的癌变率5%;

管状绒毛状腺瘤癌变率为23%;

而绒毛状腺瘤的癌变率高达30%~70%;

而绒毛状腺瘤的癌变率高达30%~70%。

◆医院消化科切除的肠道息肉

腺瘤发生癌变是一个长时期的慢性过程,至少5年,平均10~15年,这也和良性腺瘤生长很慢相符合。

近年来的数据显示,我国大肠癌的发生有年轻化的趋势,医院胃肠镜室就诊断出多例30多岁的年轻患者,所以建议普通人群的肠镜筛查应提前到35-40岁,早期发现、对于及时处理病灶很关键,最好将肠镜检查列入自己每年体检项目。

周子力专家介绍

周子力副主任医师

从事临床工作15年,擅长处理消化内科的常见病、多发病及一些疑难杂症,如消化道出血、食道炎、急慢性胃炎、食道胃十二指肠溃疡、胃食管反流病、溃疡性结肠炎、胃肠息肉、急慢性胰腺炎、肝硬化、脂肪肝、酒精性肝病、不明原因黄疸、不明原因腹水、急慢性胆囊炎、功能性胃肠病、便秘、腹泻等。

能熟练操作胃肠镜及胃肠镜下组织活检,内镜下止血治疗,食道胃内异物取出,食道胃十二指肠及直肠结肠息肉电切电凝术,EMR(内镜下粘膜切除术)。

供稿:周子力(消化科)图片:周子力

编辑:喻舸

审稿:袁晓香

中国医疗自媒体联盟成员?医院









































治白癜风最便宜的医院
治好白癜风光疗费用



转载请注明:http://www.yfena.com/pgjcl/118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