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生活要的是平平淡淡就是真,爱情求的是风花雪月执手偕老,那么给你一场学术会议,你想要什么样的呢?
来源:医学界消化频道
作者:糖糖(河北医科大学)刘世义
四月,乍暖还寒的季节;
申城,霓虹闪烁的都市;
就在这个季节这个城市,一场充满技术创新和学术碰撞的消化内镜会议悄然拉开了序幕。
在这里,你能看到最顶级的消化内镜专家!
依次为paulFockens荷兰阿姆斯特丹大学、後藤田卓志日本东京医科大学、森宏仁日本香川大学、八尾建史医院、医院、小野裕之医院
在这里,你可以看到最精湛的手术演示!
在这里,还有最“人满为患”的会场!
当然,最受女同胞们欢迎的内镜“男神”也是会议的一大亮点奥!
如果上面这些还吸引不了你,那么这一大波干货你吃的消吗?
内镜的发展展望
来自荷兰的PaulFockens教授就内镜将来的发展做了精彩报告,他指出,将来诊断性的内镜将会逐步消失(如诊断性的EUS将会被CT/MR取得,结肠镜可被CT/MR下结肠造影所替代),而治疗性内镜操作将会成为主流。他认为治疗性内镜持续发展的主要原因是:创伤小、可保留脏器、并发症少、对胃肠恶性病变进行多学科治疗、其并发症可进行多学科治疗等。内镜下切除技术在消化道管壁表层(EMR/ESD)、壁内(POEM/STER)、透壁(如下图:NOTES、超声引导下胃空肠吻合术及胰腺囊肿或坏死的引流)及全壁层均可进行。
NOTES
超声引导下胃空肠吻合术
超声引导下胰腺囊肿或坏死的引流
ESD是治疗消化道早期肿瘤或癌前病变的极佳手段,在我国开展的也可谓如火如荼,但却存在着过于扩大其治疗范围的问题。ESD为黏膜剥离技术,在国内却更多的被用于了黏膜下肿物(SMT)的切除。我们国内的很多专家,甚至部分基层的医师都可以把“挖瘤子”做的很好,也在国外专家面前表演过精彩的巨大黏膜下肿物的切除,却未能得到认可。
SMT中间质瘤(GIST)是应用消化内镜治疗、腹腔镜治疗还是外科手术治疗是一直存有争议的。不论是ACG还是NCCN指南,都未建议应用消化内镜治疗GIST。医院张强医师就此做了精彩报告。
内镜下切除GIST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有无淋巴结转移;
2.肿瘤细胞种植的危险(R0切除?);
3.穿孔的闭合。
以往我们是很害怕穿孔的,但现在钛夹夹闭、OTSC、荷包缝合等内镜技术对于穿孔的治疗安全有效。目前内镜下切除GIST存在的最主要的问题就是能否达到R0切除,避免肿瘤细胞的种植。
日本、EMSO及NCCN等均建议对原发未转移的间质瘤行手术切除,原则是保证肿瘤无破裂、切缘阴性。
而腹腔镜治疗GIST应遵循肿瘤切除非接触技术(禁忌用钳子直接处理肿瘤,塑料袋保护切口取出)原则。那麽,我们内镜能否达到这一要求呢?
此外,张强医师还提出内镜微创切除黏膜下肿物需要进一步探索,如内镜下切除SMT是否应考虑表面黏膜的完整性。(操作步骤如下图)其团队发现保留SMT表面黏膜,在穿孔时可借助保留的黏膜进行缝合并减小张力;先剥离黏膜可减小其张力,减轻肿物向腔外突出的程度;侧面剥离黏膜,彻底暴露肿物,有利于手术视野。
(图片来自QiangZhang,YueLi,SI-deLiu.Gastroenterology.Feb11.已授权)
此外不得不说内镜技术的飞速发展很大部分依赖于科技的迅速发展及新的医疗器械的诞生。
少数的内镜操作高手可行内镜下全层切除治疗,可是大多数的内镜医师对其只能望而却步了,但是全层切除设备(FTRD,如下图所示)的诞生可能大大弥补技术上的不足,辅助更多的医师完成EFTR。
穿孔以往是令内镜医师非常头痛甚至恐惧的问题,如今,随着新的治疗器械的产生,我们不仅不怕小的意外穿孔,还敢于主动制造大的壁层的缺损(EFTR)。在较大穿孔的修补中,OTSC及Apollo-Overstitch内镜缝合系统发挥着极大作用。
此图为OTSC,我们已较为熟悉
此次会中,陈巍峰教授及PaulFockens教授等都对Apollo-Overstitch内镜缝合系统(如下图)进行了介绍,其可用于EMR/ESD/EFR术后创面闭合;穿孔及瘘的处理;溃疡性出血及溃疡主动缝合;减重手术(或外科减重手术不成功者);食管反流患者等等。
除了以往我们熟悉的EFTR(即exposedEFTR)来自日本的森宏仁教授还介绍了Neo-EFTR,如下图所示:
尽管PaulFockens教授认为诊断性内镜会逐步消失,但李延青教授在应用共聚焦内镜诊断消化道病变方面却取得了突出成就。李教授认为内镜仍是早期诊断的核心,而共聚焦内镜不仅同放大内镜、色素内镜及NBI、FCIE等一样,可观察浅表病变的上皮小凹形态及微血管变化,更有直接观察细胞及腺体异型性的独特优势。且其在支气管、食管、胃、肠、胰腺等均可使用。此外,内镜下胃癌分子成像等技术也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如果您还不过瘾?请持续锁定第九届中日ESD高峰论坛,锁定医学界消化频道更精彩会议内容继续呈现。
致谢:文章中的医院以及医学界各消化群的成员,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
欢迎投稿到小编邮箱:liushiyi
yxj.org.cn来稿邮件主题为:医院+科室+姓名小编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