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的秋季,门诊来了一位还俗和尚,捂着肚子,面容痛楚,微微佝偻着身躯,两腿蹒跚呈八字形,一进门就坐在椅子上,边哼哼边说病情。
患者55岁,一年半前就因为大便次数增多、变稀薄、医院做肠镜,病理诊断为乙状结肠直肠交界部腺癌,因为信仰,不愿意手术,只做了FOLFOX方案(奥沙利铂、亚叶酸钙、5-FU)化疗6周期,治疗后症状缓解了就放弃治疗了(太可惜,当时没有选择手术是最大的错误)。但好景不长,肿瘤不是你停下来它就休眠的。一年后,患者排便又越来越不规律,可这还俗和尚还不当回事,仍然云游四方,时不时帮助一些有需求的人做做法事,把自己的病给耽误了。一周前,大便开始解不出来了,这几天连屁都放不出来,肚子越来越鼓胀、疼痛,实在是痛得受不了才到门诊来。根据病史、临床表现和检查,诊断很明确:肠癌并肠梗阻。立位腹平片显示扩张的肠管和宽窄不一的气液平面。腹部CT确定了梗阻原因就是乙状结肠直肠交界区的肿块完全阻塞了肠道,肠管周围的脂肪组织都广泛水肿。不过,还算幸运,没有肠穿孔,也没有肝肺骨等常见部位的转移。
立位腹平片显示扩张的结肠和小肠,大小不一的气液平面,典型的低位肠梗阻表现
CT显示更清晰,定位更准确
禁食、胃肠减压、补充水电解质和营养、使用抗生素等,这些非手术治疗根本不可能对肠道肿瘤引起的完全性肠梗阻产生逆转疗效,这类患者死亡率高达15%~40%,得必须解除梗阻!通常这种情况首选的是手术造瘘,将梗阻近端的结肠直接连到腹壁上,人造肛门排便,待后期再根据情况看能否切除肿瘤,再将肠管回纳到腹腔里进行吻合。
但是,还俗和尚说宁可去见佛祖,也不愿手术,不愿意腹壁上挂个袋袋接便便。如果放肠道支架,这时患者的肿瘤已经很大、很硬,肠壁水肿严重,支架植入很困难,容易出现肠穿孔的并发症,而且支架本身并无治疗肿瘤的作用。静脉化疗?不能立马产生效果,远水救不了近火。
怎么办?做介入。因为只是用一根2mm的小管子插到体内的肠系膜下动脉里灌注化疗药物进行治疗,术后就拔除这根小管子,没有任何身体结构的破坏,所以,还俗和尚没有异议。不过,压力都在我(_boshi)这里,治肿瘤急症,哪有百分之百的胜算啊。效果好,大家都好,如果不能逆转病情,那是不是要怪我不遵守医疗规范?这时,还俗和尚说:“大师,你尽力了,佛祖不怪你的”。
术前准备很简洁,手术很顺利,患者的肠系膜下动脉比常人的粗了一倍,超选择性将导管插到乙状结肠动脉和直肠上动脉的共干处,这里流过去的血液可以提供肿瘤的所有营养,因而,化疗药物可以完全治疗到肿瘤的每一个细胞。我将药物分成两部分,1/3在手术台上缓慢灌注,另2/3到病房里用微泵匀速泵入。肿瘤细胞分成增值细胞和暂不增值细胞,增值细胞不断的分裂成下一代肿瘤细胞,使得肿瘤不断长大,化疗药物就是杀灭这些增值细胞的。而暂不增值细胞基本就像睡着了的士兵,是静止的,对化疗药物不敏感,但它们总是会醒来的,为肿瘤生长源源不断输送有生力量。我们这样做就是为了一开始给予高浓度足量的药物团注,使大量的处于增值状态的肿瘤细胞被快速杀灭,后面持续泵入药物是为了绞杀不断进入细胞周期的肿瘤援兵。
介入术中肠系膜下动脉造影
看,术后第六天,肠梗阻消失了
结果很理想,下午做的介入,后半夜就排出了不少稀便,带血水的,腹胀随之缓解。第二天早上查房,患者神态舒展,连声道谢,这时,我(_boshi)心里的牵挂才放了下来。结直肠癌介入治疗工作我们做了二十多年,其内在的价值还未被绝大多数医师和患者所知,尤其是手术前做一次介入治疗,一周后手术,肿瘤快速退缩使得手术难度降低,特别是肿瘤变小后其内在张力降低,手术过程中的肿瘤细胞脱落、进入血管的机会大大降低,这也就是介入后再手术的肠癌患者术后肝肺等远处转移概率下降20%的原因。
治病需要系统地规划,创新一项技术、研发一个新药需要时间和机遇,但综合一个好的方案主要是医师的用心。
周俊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