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鼻肠梗阻导管
置入术
日前,医院介入科成功完成了我院首例“经鼻肠梗阻导管置入术”,整个手术过程非常顺利,患者术后三天即解大便,并经相关后续治疗后,患者恢复良好,病情稳定,于12月4日顺利出院。
患者刘老伯有80岁高龄,因“腹痛伴恶心、呕吐7天”请介入科会诊。刘老伯三个星期前曾做过“结肠癌根治术”,经会诊被诊断为:1.肠梗阻;2.结肠癌术后;3.肺气肿;4.胸腔积液;5.腔隙性脑梗塞;6.低蛋白血症;7.轻度贫血;8.电解质紊乱。刘老伯腹痛、腹胀、呕吐,不能进食,不能通气排便,非常的痛苦,经过常规保守治疗,上述症状仍无明显缓解,而老伯年事已高,肿瘤术后身体比较虚弱,已无法耐受常规开腹手术。为尽快解决患者痛苦,保证患者生命安全,经普外科、介入科、营养科多学科会诊,于11月25日顺利为老伯施行了“经鼻肠梗阻导管置入术”,避免了开刀手术,减轻了老人的痛苦。
肠梗阻导管适用于粘连性肠梗阻、结直肠癌引起的肠梗阻,可以冲洗、引流、减压、造影,同时还可以经导管注入营养液,改善营养,促进患者快速康复。
什么是肠梗阻导管置入术?
老人的快速痊愈得益于肠梗阻导管的应用。那么什么是肠梗阻导管置入术?
肠梗阻导管置入术是通过DSA引导下将肠梗阻导管置入到肠梗阻的部位,对梗阻上方或下方的肠内容物直接进行减压吸引。应用肠梗阻导管后胃肠引流量明显多于普通鼻胃管,腹胀、腹痛明显减轻,胃肠道水肿消退明显,肠道功能恢复更快,可及时缓解肠梗阻症状,同时还可经导管注入造影剂判断梗阻位置、诊断梗阻原因,为可能的外科治疗提供依据。
肠梗阻导管有经鼻和经肛两种。
经鼻肠梗阻导管
经肛肠梗阻导管
哪些问题需要做肠梗阻导管置入术?
单纯粘连性肠梗阻,可以行经鼻肠梗阻导管直接减压诊断、治疗。
需要手术治疗的粘连严重的肠梗阻,术中经肠梗阻导管行肠排列,防止术后复发。
可行根治性手术的结直肠恶性梗阻术前的过渡治疗,避免急诊肠造口术后行二期吻合手术。
与传统治疗方法比较肠梗阻导管置入术的优点?
大家熟悉的传统保守治疗方法主要是禁食、胃肠减压、肠外营养支持等,其中胃肠减压常通过鼻胃管来施行。传统的鼻胃管长度较短,只能减少胃内压和抽吸胃液,而对肠腔内的液体无法做到充分引流,致使大量气液积聚在肠道,造成肠壁扩张水肿,继而血流受阻,影响肠道功能恢复,可能导致治疗时间延长或失败。一旦保守治疗无效就得开刀手术,患者痛苦大。介入医师可以在治疗肠梗阻上发挥自己的优势,不用开刀手术,经鼻孔置入的肠梗阻导管长度较长,可以直接将导管放置到堵住的肠子处进行全程肠管减压。导管前导子的重力作用和近端的肠蠕动可将导管向小肠远端推进直接进行吸引减压,大大增加了肠内容物引流效率。在减压充分的情况下缓解肠道水肿和恢复血运,为恢复肠功能奠定了良好基础,最终治愈肠梗阻。患者不需要开刀手术就可以快速康复。
肠梗阻导管放置过程?
经鼻肠梗阻导管:在DSA引导下经患者的鼻腔和食管将导丝置入于十二指肠内,后经导丝引入肠梗阻导管,明确位置后给予前球囊内注无菌蒸馏水,术后要求患者下床活动,恢复肠道蠕动,促进导管向小肠远端移动,到达梗阻部位并解除梗阻。
经肛肠梗阻导管:在DSA引导下进至结肠狭窄段,将导丝及造影导管插入,在透视下通过狭窄段,造影明确狭窄段长度,经导丝将导管引入狭窄段口侧端,注入水囊固定,通过导管冲洗及引流,达到减压及肠道准备作用,从而解除梗阻。
专家简介
刘博
医院介入科
副主任
年毕业于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在读硕士,从事外科工作至今。-医院全国骨科培训班进修学习,系统学习外周血管疾病的开放手术治疗,医院血管外科进修,全面学习外周血管的介入治疗。-3至-7医院放射介入科学习多学科微创介入治疗。获得河北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一项,秦皇岛市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一项,秦皇岛市科技成果一项,撰写科技论文8篇发表于国家核心期刊。
熟练掌握全身血管狭窄闭塞病变(胸主夹层动脉瘤、腹主动脉动脉瘤、颈动脉狭窄、锁骨下动脉狭窄、肾动脉下、髂股动脉狭窄闭塞、糖尿病足)的介入手术治疗,可独立开展咯血、呕血、食道气道瘘及狭窄、肠道梗阻、胆道狭窄梗阻、子宫腺肌症、前列腺增生、痔疮的微创介入,常规开展恶性肿瘤的灌注化疗、栓塞及姑息治疗。
就诊咨询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