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家林凉快了又下涪陵讲课去

北京皮炎专业医院 http://m.39.net/disease/a_9118499.html

凉快了又下涪陵讲课去

文/熊家林

凉快了,又下涪陵讲课去。

昨晚那场夏末的夜雨,浇停了持续好多天39~40℃的高温天气,为牛年立秋带来好兆头,今晨气温一下陡降到34℃,再也嗅不到往日火炉般的闷热。

今早走趟涪陵,为今年新入路扎根渝怀的78名“新秀”上课,把中国铁路史,中国铁路春运史,涪陵工务段段情段史,铁路先辈们的光荣传统告诉孩子们,同他(她)们一道扣紧步入人生的第一颗“纽扣”。

5点58分从家门前的双峰山路,打的沿着黄花园大桥经鲁能天宫殿,一路畅通无阻,一路看到黎明前的天空没有了往日的火烧云,唯有的那片淡淡的黄云吐露在主城的高楼旁,13分钟车程,23块钱的费,早早来到今年春运实现了重庆北高铁站南北广场侯车大厅互通的南广场。

6点18分,下车步入南广场放眼望去,广场正对的天宫殿,特别的清馨;南广场的主体大楼,广场平台上的进站口,安检口,开始了新的一天运转,迎接铁路乘务职工、乘坐高铁的旅客,通过疫情检疫、电子扫描、人脸识别、安全检测后进入南广场侯车大厅。

又是近段时间一些省份的“疫情”反弹,让本来火爆的铁路暑运被反弹的“疫情”泼了一瓢冷水,宽敞气派的候车大厅显得有些冷清。

6点43分,乘坐沪蓉高铁今晨重庆北首趟开往汉口的D次“和谐号”动车的旅客,在3A2A闸口开始验票进站,搭乘电动扶梯下到4站台,来到停在站台旁的D次动车前,对准自己的车厢号步上列车。

都怪反弹的“疫情”。上车看到:机后16个定员的一等座只上了2名旅客,48个定员的二等座1号车厢仅上了3名旅客。

7点40分,D次动车正点到达涪陵北,下车步出涪陵北高铁站,涪陵洒起零星雨点,迎着雨点来到高铁站旁的公路口,乘坐段机关小车班涂强驾驶的皮卡,迎着清晨的阵雨,来到沙溪沟,正好赶上8点钟授课时间。

沙溪沟,我又回来了。曾经在这里为渝怀线的开通、养护、管理,上千号职工队伍的稳定,在这里奋战了12个年头。下车步入涪陵工务段老机关办公楼对面那幢,投用不久的职工培训基地教学楼大教室,78名新加盟涪陵工务段的“新秀”(72名大专生,6名本科生)端坐在教室里。

“欢迎段关工委常务副主任,原咱们段党群室熊主任为大家讲课!”负责教学管理的教育科小梁话音刚落,“新秀”们擂响经久不息的掌声。

“今天我来这里,同‘新秀’们一起共同扣紧步入人生的第一颗‘纽扣’,用6堂课为‘新秀’们讲述《中国铁路史》,《中国铁路春运史》,涪陵工务段《段情段史》,铁路先辈们的《光荣传统》,”讲述“李老函祖曾四代的铁路情缘”的精彩故事,讲述一批批涪工人“岗位励志成才”的典型案例。

熊主任把秀山线路车间“五老”工程师王国政从“大山里走出的足迹”,从小学生岗位自学完初中、高中课程,考入西南交大获取大专文凭,从线路工走上工程师;把集团公司读书活动先进个人大专生王泰兴,从生产实践的书本里寻找人生“答案”,9年跨越五步台阶,从线路工到线路班长、线路工长、线路技术员、助理工程师、工程师的典型案例故事,告诉新入路青工,旨在于鼓励青工励志成才。

告诉新入路青工:正因为有无数的铁路世家,像李老函祖曾四代那样,为铁路的跨越式发展,献了祖辈献父辈,献了父辈献子孙,献了子孙献终身,之所以才有今天享誉世界的“中国高铁”这张靓丽的名片。

熊主任向“新秀”们一口气娓娓道来,把40多年亲身经历看到的铁路发展,带领小分队上车进站查路风,带领队伍跑春运,涪陵工务段的筹备成立,从弱到强,从低谷到巅峰,一代代涪工人励志成才的感人故事,讲得活灵活现,让“新秀”们听得目不转睛,时而爆以雷鸣般的掌声,让“新秀”们对中国铁路的发展变迁,中国铁路春运的发展变化,涪陵工务段的段情段史,一代代铁路人无私奉献的精神,有了深刻的了解和认识。

谁英雄?谁好汉?同一起跑线上比比看;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谁抓住了机遇,谁就是冲到终点的赛手……熊主任把许许多多的人生哲理告诉大家,把一批批加盟涪陵工务段的青工,从养路工一步步走上工班长、走上干部管理岗位的典型案例,给“新秀”们讲深讲透。

“新秀”们结合熊主任布置的“培训感悟”作业,结合去年的今天,同样也是78名“新秀”也是在这里,通过熊主任的讲座培训后,写出的12份“培训感悟”答案,彰显了“新秀”们慷慨激昂的豪情壮志。大家纷纷表示:要向先辈们学习,扎根渝怀为运输安全作贡献。

来自内蒙古乌兰察布市农村家庭,22岁的共青团员,包头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城市轨道交通机电技术专业毕业的大专生贾鹏辉留下感言说:

聆听了熊主任的讲座后,让我对涪陵工务段的段情段史有了深刻的了解和感触,身为刚入路的涪工人我深感自豪。

涪陵工务段16年的发展史,见证了涪陵工务段从无到有,从弱到到强,从低谷到巅峰的发展历程,见证了一代代涪工人的艰辛努力。正因为有了前辈们的艰苦奋斗,发扬“坚守、实干、严谨、争先”涪工精神,才有了今天优美的生产生活环境,连续5年实现了“安全年”、连续5年保持集团公司“安全优质工务段”的最佳成绩。

我身为一个内蒙人,抱着坚定的信心,千里迢迢背井离乡来到大美涪陵,有幸能够加入涪陵工务段这个大家庭,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努力学习,弘扬“五老”精神,坚守工作岗位,秉承“不怕苦,不怕累,不怕脏,尽职尽责”的初心,为大西南铁路运输事业发光发热,贡献自己的一份绵薄之力,尽快成为掌握现代化运输生产的能手和尖兵。

午后,又乘坐涂强驾驶的皮卡,从沙溪沟返回涪陵北高铁站,乘坐汉口返回成都东的D次过路动车,13点45分返回重庆北。

午后的阳光又洒满了主城,虽然仍有些闷热,但没有了前几天40℃高温“上蒸下控”的那样控热,带着愉悦的心情迈入了牛年的初秋。

秋雨,淅淅沥沥,送走了盛夏,迎来了初秋,重庆终于凉快了。

黄桷小屋




转载请注明:http://www.yfena.com/jclss/163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