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职称考试报名条件查询
猜您喜欢往期精选▼备战
高级职称考试用这个就过了!
备考:年护师职称考试不得不知道的八大备考技巧!
学习
执业药师考试学习第7天
怎样报考卫生资格考试,其注意事项是什么?
主管护师:考试超全知识点汇总,背下来!
更多考试相关内容
请长按 )
A、0.04B、0.08C、0.1D、0.12E、0.14
向下滑动查看参考答案↓↓↓↓↓↓↓
答案:A解析:血清钠正常值为~mmol,本题患儿的血清钠为mmol/L为正常,属于等渗性脱水,结合题干,患儿尿量略少,皮肤弹性稍差,口唇微干,提示是轻度脱水,失水量占体重的比例2%~4%(A对)。
每日一练——初级护师考点精练1、题干:真题-Z恶性肿瘤术后第1年,随访的时间是
A、每半个月1次B、每1-2个月1次C、每3个月1次D、每4-5个月1次E、每6个月1次
向下滑动查看参考答案↓↓↓↓↓↓↓
答案:C解析:经研究发现,恶性肿瘤病人经各种手段根治性治疗后的复发与转移,80%发生于手术后前三年,15%发生于手术后4-5年,5%发生于5年以后;所以,恶性肿瘤术后复查时间要求手术后1-3年每3个月1次,第4-5年每6个月1次,5年以后可以减少至每年1次(C对ABDE错)。
2、题干:真题-J原位癌变的范围是
A、到达肌层B、到达浆膜层C、突破基膜D、突破浆膜E、局限于上皮层内
向下滑动查看参考答案↓↓↓↓↓↓↓
答案:E解析:原位癌一般指粘膜上皮层内或皮肤表皮内的非典型增生、但尚未侵犯基底膜而向下浸润者,如宫颈、食管及皮肤的原位癌。因此,原位癌病变范围是局限于上皮层、未突破基底层向下浸润的癌变(E对ABCD错)。
3、题干:真题-Z化疗副反应中最常见、最严重的是
A、造血功能障碍B、消化道反应C、皮肤黏膜损伤D、肝肾功能损伤E、周围神经毒性
向下滑动查看参考答案↓↓↓↓↓↓↓
答案:A解析:化疗副反应中最常见、最严重的是造血功能障碍,可引起病人白细胞计数下降,血小板减少,因此应每周查血常规1-2次,当血小板降至50×10?/L,白细胞计数降至3.0×10?/L,应暂停药物,给予补血药物,增加营养,对于重度骨髓抑制的情况应将患者置于无菌室或层流无菌室(A对);其他均为化疗过程中常见副反应,其中消化道反应表现为恶心呕吐、食欲减退等(B错);皮肤黏膜损伤可形成溃疡、口腔炎、皮肤干燥、色素沉着等(C错);肝肾功能损伤为化疗常见副反应,因此需定期进行检测(D错);周围神经毒性可引起嗜睡、昏迷、感觉异常及运动无力等(E错)。
4、题干:真题-Z护理肿瘤放疗患者,应每周检查一次白细胞和血小板,当白细胞降至多少应暂停治疗
A、0.5×10?/LB、0.8×10?/LC、1×10?/LD、2×10?/LE、3×10?/L
向下滑动查看参考答案↓↓↓↓↓↓↓
答案:E解析:化疗副反应中最常见、最严重的是为造血功能障碍,可引起病人白细胞计数下降,血小板减少,因此患者应每周查血常规1-2次,当血小板降至50×10?/L,白细胞计数降至3.0×10?/L,应暂停药物,给予补血药物,增加营养,待白细胞回升后再继续治疗(E对ABCD错)。
5、题干:真题-J良性肿瘤与恶性肿瘤的根本区别是
A、肿块硬度B、细胞分化程度C、生长速度D、表面光滑程度E、疼痛程度
向下滑动查看参考答案↓↓↓↓↓↓↓
答案:B解析:良性肿瘤的特点是多为膨胀性生长、生长速度慢、瘤体呈球形或结节状,边界清楚,有包膜,细胞分化好与正常细胞相似且无病理性核分裂现象;恶性肿瘤是指机体组织细胞失去正常的调控,过度增殖而形成的可侵犯周围组织或发生转移的新组织,特点为浸润性生长,多无包膜生长速度快,与周围组织界限不清,细胞分化度低、组织异型性高;其中细胞分化程度情况是良性肿瘤与恶性肿瘤的根本区别,良性肿瘤分化高,恶性肿瘤分化度低(B对ACDE错)。
6、题干:真题-X肿瘤化疗期间严重呕吐的患者,应采取的最合理的营养方式是
A、部分肠内营养B、全量肠内营养C、肠外营养D、单纯葡萄糖输液E、经口进食
向下滑动查看参考答案↓↓↓↓↓↓↓
答案:A解析:肿瘤化疗期间由于患者对化疗药的反应常导致患者出现严重的化疗反应,其中呕吐最为常见。对于严重呕吐的患者,胃肠道消化功能不受限制且可以安全使用时,应首选部分肠内营养支持给予营养(A对);全肠道营养应用于不能经口进食但胃肠功能良好者(B错);肠外营养支持应用于胃肠功能完全丧失、需通过静脉补充日常所需营养者(C错);单纯葡萄糖输液不能满足患者日常全部对蛋白质、脂肪、维生素等营养物质的需要(D错);患者呕吐严重,单纯经口进食不能满足日常营养需要(E错)。
7、题干:真题-Z不符合黑痣恶变的表现是
A、迅速长大B、色素减退C、出现疼痛D、溃烂出血E、周围出现色素环
向下滑动查看参考答案↓↓↓↓↓↓↓
答案:B解析:黑痣又称为色素痣,是由于正常含有色素的黑痣细胞所构成的最常见于皮肤的良性肿瘤,偶可见于黏膜表面。色素减退不是黑痣发生恶变的临床表现(B错,为本题正确答案);黑痣发生恶变时常有以下表现,包括色素加深、黑痣体积迅速变大、周围出现色素环或卫星状小瘤、黑痣局部出现疼痛、破溃出血等情况(ACDE对)。
8、题干:真题-Z某女士,恶性肿瘤住院化疗,以下护理管理不妥的是
A、病室应安静、舒适B、室温应保持18℃左右C、定期消毒病室D、严格控制探视E、适当户外活动
向下滑动查看参考答案↓↓↓↓↓↓↓
答案:B解析:化学疗法是指利用化学药物阻止癌细胞增殖、浸润、转移,直至最终杀灭癌细胞的一种治疗方式,在肿瘤病人化疗过程中应注意将室温调节至18-22℃,环境温度过低患者感觉寒冷,同时增加患者代谢,不利于病情恢复(B错,为本题正确答案);肿瘤化疗患者其他护理措施还包括定期消毒病室,保持病房安静、舒适,严格探视制度以防感染,适当室外活动,心理护理等(ACDE对)。
9、题干:属于肿瘤二级预防的措施是
A、环境保护B、积极治疗癌前病变C、手术D、放疗E、化疗
向下滑动查看参考答案↓↓↓↓↓↓↓
答案:B解析:国际抗癌联盟认为1/3癌症是可以预防的,1/3癌症如能早期诊断是可以治愈的,1/3癌症可以减轻痛苦、延长寿命,并以此提出了三级预防概念,二级预防是指肿瘤的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其目的是如何在早期阶段发现癌症并给予及时治疗,降低死亡率(B对);一级预防是消除或减少可能致癌的因素,防止癌症的发生,如注意环境保护和改善生活习惯等(A错);三级预防是对症治疗以改善生存质量或延长生存时间,包括各种姑息治疗和对症治疗,如手术、放疗、化疗等(CDE错)。
10、题干:真题-X对肿瘤确诊最可靠的检查是
A、B超B、X线C、病理D、内镜E、核素扫描
向下滑动查看参考答案↓↓↓↓↓↓↓
答案:C解析:病理学诊断为目前确定肿瘤最直接而且可靠的依据(C对);B超目前广泛应用于肝、胆、胰、脾、甲状腺、乳房、颅脑、子宫、卵巢等部位肿瘤的诊断,对判断囊性与实质性肿块很有价值(A错);X线检查肿瘤可见特定的阴影,还可用于造影检查(B错);内镜检查是应用腔镜和内镜技术直接观察空腔脏器、胸腔、腹腔及纵隔的肿瘤或其他病变,并可取细胞或组织行病理学检查诊断(D错);放射性核素检查,临床上甲状腺瘤、肝肿瘤、骨肿瘤、脑肿瘤及大肠肿瘤常有,一般可显示直径在2cm以上的病灶,骨肿瘤诊断阳性率较高,胃肠道肿瘤诊断阳性率低(E错)。
每日一练——主管护师考点精练1、题干:上尿路结石最常见的类型是
A、胱氨酸结石B、草酸钙结石C、磷酸镁铵结石D、尿酸结石E、碳酸钙结石
向下滑动查看参考答案↓↓↓↓↓↓↓
答案:B解析:
1、题干:上尿路结石最常见的类型是
A、胱氨酸结石B、草酸钙结石C、磷酸镁铵结石D、尿酸结石E、碳酸钙结石
向下滑动查看参考答案↓↓↓↓↓↓↓
答案:B解析:
2、题干:关于内脏性疼痛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痛觉迟钝B、范围不明显C、定位不准确D、缓慢、持续E、常引起腹肌紧张
向下滑动查看参考答案↓↓↓↓↓↓↓
答案:E解析:内脏性疼痛是由内脏神经感觉纤维传入中枢神经系统引起的疼痛。内脏感觉纤维分布稀少,纤维较细,兴奋的刺激阈较高,传导速度慢,支配的范围又不明显。疼痛特点是:①痛觉迟钝,对刺、割、灼等刺激不敏感,但对较强的张力(如牵拉、膨胀、痉挛)及缺血、炎症几类刺激较敏感;②痛感弥散,定位不准确;③疼痛过程缓慢、持续,常伴有焦虑、不安、恐怖等情绪反应。
2、题干:关于内脏性疼痛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痛觉迟钝B、范围不明显C、定位不准确D、缓慢、持续E、常引起腹肌紧张
向下滑动查看参考答案↓↓↓↓↓↓↓
答案:E解析:内脏性疼痛是由内脏神经感觉纤维传入中枢神经系统引起的疼痛。内脏感觉纤维分布稀少,纤维较细,兴奋的刺激阈较高,传导速度慢,支配的范围又不明显。疼痛特点是:①痛觉迟钝,对刺、割、灼等刺激不敏感,但对较强的张力(如牵拉、膨胀、痉挛)及缺血、炎症几类刺激较敏感;②痛感弥散,定位不准确;③疼痛过程缓慢、持续,常伴有焦虑、不安、恐怖等情绪反应。
3、题干:女性,34岁,胸部损伤,胸腔穿刺时抽出不凝固血液,其原因是
A、出血量太大B、胸腔内存在抗凝物质C、凝血因子减少D、肺及膈肌运动的去纤维化作用E、胸腔内渗出液的稀释作用
向下滑动查看参考答案↓↓↓↓↓↓↓
答案:D解析:心、肺、膈和心包的运动有去纤维蛋白的作用,故胸腔内的积血不易凝固。
3、题干:女性,34岁,胸部损伤,胸腔穿刺时抽出不凝固血液,其原因是
A、出血量太大B、胸腔内存在抗凝物质C、凝血因子减少D、肺及膈肌运动的去纤维化作用E、胸腔内渗出液的稀释作用
向下滑动查看参考答案↓↓↓↓↓↓↓
答案:D解析:心、肺、膈和心包的运动有去纤维蛋白的作用,故胸腔内的积血不易凝固。
4、题干:绞窄性疝与嵌顿性疝的主要区别是
A、疝块的大小B、疝块有无压痛C、是否出现肠梗阻D、疝内容物能否回纳E、疝内容物有无血运障碍
向下滑动查看参考答案↓↓↓↓↓↓↓
答案:E解析:疝嵌顿若未能及时解除,肠管及其系膜受压程度不断加重可使动脉血流减少,最后导致完全阻断,即为绞窄性疝。
4、题干:绞窄性疝与嵌顿性疝的主要区别是
A、疝块的大小B、疝块有无压痛C、是否出现肠梗阻D、疝内容物能否回纳E、疝内容物有无血运障碍
向下滑动查看参考答案↓↓↓↓↓↓↓
答案:E解析:疝嵌顿若未能及时解除,肠管及其系膜受压程度不断加重可使动脉血流减少,最后导致完全阻断,即为绞窄性疝。
5、题干:急性化脓性骨髓炎的好发部位是
A、胸骨B、脊椎骨C、短骨骨干D、长骨干骺端E、指骨和掌骨
向下滑动查看参考答案↓↓↓↓↓↓↓
答案:D解析:急性化脓性骨髓炎的发病部位多在胫骨、股骨、肱骨等长骨的干骺端。
5、题干:急性化脓性骨髓炎的好发部位是
A、胸骨B、脊椎骨C、短骨骨干D、长骨干骺端E、指骨和掌骨
向下滑动查看参考答案↓↓↓↓↓↓↓
答案:D解析:急性化脓性骨髓炎的发病部位多在胫骨、股骨、肱骨等长骨的干骺端。
6、题干:下列关于齿状线以下的组织描述不正确的是
A、被覆皮肤B、痛觉敏锐C、由肛管动脉供应D、血液回流入门静脉E、由躯体神经支配
向下滑动查看参考答案↓↓↓↓↓↓↓
答案:D解析:齿状线是直肠和肛管的交界线,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位于齿状线以下的组织被覆皮肤,由躯体神经支配,痛觉敏锐,由肛管动脉供应,血液回流入下腔静脉。
6、题干:下列关于齿状线以下的组织描述不正确的是
A、被覆皮肤B、痛觉敏锐C、由肛管动脉供应D、血液回流入门静脉E、由躯体神经支配
向下滑动查看参考答案↓↓↓↓↓↓↓
答案:D解析:齿状线是直肠和肛管的交界线,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位于齿状线以下的组织被覆皮肤,由躯体神经支配,痛觉敏锐,由肛管动脉供应,血液回流入下腔静脉。
7、题干:男性,46岁,因溃疡病致幽门梗阻,每天晚饭前出现呕吐,量大,有宿食。该患者最易出现的电解质紊乱是
A、低钾低氯性代谢性酸中毒B、低钾低氯性代谢性碱中毒C、低钾高氯性代谢性酸中毒D、低钾高氯性代谢性碱中毒E、高钾高氯性代谢性酸中毒
向下滑动查看参考答案↓↓↓↓↓↓↓
答案:B解析:该患者因大量呕吐,导致钾离子及胃酸丢失,最易导致低钾低氯性代谢性碱中毒。
7、题干:男性,46岁,因溃疡病致幽门梗阻,每天晚饭前出现呕吐,量大,有宿食。该患者最易出现的电解质紊乱是
A、低钾低氯性代谢性酸中毒B、低钾低氯性代谢性碱中毒C、低钾高氯性代谢性酸中毒D、低钾高氯性代谢性碱中毒E、高钾高氯性代谢性酸中毒
向下滑动查看参考答案↓↓↓↓↓↓↓
答案:B解析:该患者因大量呕吐,导致钾离子及胃酸丢失,最易导致低钾低氯性代谢性碱中毒。
8、题干:男性,46岁,某公司职员,来院要求行常规体检。针对原发性肝癌的筛查方法应选择
A、肝功能检查B、血清甲胎蛋白检查C、B超D、腹部平片E、CT
向下滑动查看参考答案↓↓↓↓↓↓↓
答案:B解析:血清甲胎蛋白检测可用于普查,有助于发现无症状的早期肝癌患者。
8、题干:男性,46岁,某公司职员,来院要求行常规体检。针对原发性肝癌的筛查方法应选择
A、肝功能检查B、血清甲胎蛋白检查C、B超D、腹部平片E、CT
向下滑动查看参考答案↓↓↓↓↓↓↓
答案:B解析:血清甲胎蛋白检测可用于普查,有助于发现无症状的早期肝癌患者。
9、题干:关于股骨颈骨折叙述正确的是
A、常发生于中年男性B、患者可有内收、内旋、缩短畸形C、骨折一般能够较快愈合D、内收型骨折多不稳定E、青壮年患者多在扭转力作用下骨折
向下滑动查看参考答案↓↓↓↓↓↓↓
答案:D解析:股骨颈骨折多发生于中老年女性。间接暴力是引起股骨颈骨折的主要原因,多数情况是走路滑倒时身体发生扭转,力量传到股骨颈发生骨折。青年人多在受到较大暴力后才发生骨折。股骨颈骨折后易引起血运障碍,发生股骨头坏死或骨折不愈合。患肢呈屈曲、内收、缩短、外旋畸形,外旋45°~60°之间,检查见大转子上移。
9、题干:关于股骨颈骨折叙述正确的是
A、常发生于中年男性B、患者可有内收、内旋、缩短畸形C、骨折一般能够较快愈合D、内收型骨折多不稳定E、青壮年患者多在扭转力作用下骨折
向下滑动查看参考答案↓↓↓↓↓↓↓
答案:D解析:股骨颈骨折多发生于中老年女性。间接暴力是引起股骨颈骨折的主要原因,多数情况是走路滑倒时身体发生扭转,力量传到股骨颈发生骨折。青年人多在受到较大暴力后才发生骨折。股骨颈骨折后易引起血运障碍,发生股骨头坏死或骨折不愈合。患肢呈屈曲、内收、缩短、外旋畸形,外旋45°~60°之间,检查见大转子上移。
10、题干:男性,35岁,颅脑损伤后出现呼吸深快。此患者最可能出现
A、代谢性酸中毒B、代谢性碱中毒C、呼吸性酸中毒D、呼吸性碱中毒E、混合型酸碱失衡
向下滑动查看参考答案↓↓↓↓↓↓↓
答案:D解析:该患者因颅脑损伤后出现呼吸深快,极易导致体内二氧化碳排出过多,出现呼吸性碱中毒。
10、题干:男性,35岁,颅脑损伤后出现呼吸深快。此患者最可能出现
A、代谢性酸中毒B、代谢性碱中毒C、呼吸性酸中毒D、呼吸性碱中毒E、混合型酸碱失衡
向下滑动查看参考答案↓↓↓↓↓↓↓
答案:D解析:该患者因颅脑损伤后出现呼吸深快,极易导致体内二氧化碳排出过多,出现呼吸性碱中毒。
每日一练——护理学(副高/正高)考点精练女性,52岁,肛门胀痛,大便习惯改变大于10次/天大便,伴有粘液血便,直肠指检发现距肛门5cm处有一环形肿块,局部质硬,呈菜花样。问:
1.进一步最主要检查是()
A.纤维结肠镜检查并活检
B.B超
C.CT
D.钡灌肠
E.大便培养
答案:A
2.肠镜示距肛4cm直肠低分化腺癌,该病人应采用的手术方式是()
A.Miles术
B.Dixon术
C.结肠造瘘术
D.经骶直肠肿块切除术
E.经腹肛管拉出直肠肿块切除术
答案:A
3.该病人最主要的转移方式是()
A.淋巴转移
B.血运转移
C.种植转移
D.直接浸润
E.跳跃式转移
答案:A
解析:2.Miles术:适合于直肠下段癌。此手术的缺点是需要做永久性乙状结肠造口,给患者生活带来不便。
男性,46岁。肝移植术后第8天,病人诉肝区不适,食欲缺乏、烦躁、失眠。术后皮肤、巩膜黄染减退后又突然再现,T管引出胆汁量锐减、颜色变淡。体检:皮肤、巩膜黄染,体温39.3℃,血压/90mmHg。WBC12.19×10[-9]/L,血清总胆红素.0μmol/L,直接胆红素.5μmol/L,谷丙转氨酶U/L,谷草转氨酶U/L。
4.该病人出现了何种并发症()
A.呼吸道感染
B.肺部感染
C.加速性排斥反应
D.急性排斥反应
E.排斥反应合并感染
答案:D
5.该病人目前最主要的处理原则是()
A.停用免疫抑制剂
B.减量使用免疫抑制剂
C.继续观察病情
D.加强抗排斥治疗
E.再次移植
答案:D
6.肝移植急性排斥反应常发生在术后()
A.24小时内
B.1~3天内
C.7~14天左右
D.1年后
E.任何时候
答案:C
7.目前该病人需要采取以下护理措施,但除外()
A.严密监测体温、精神状态、肝区胀痛和腹胀等
B.监测肝功能、凝血功能、血生化变化
C.遵医嘱应用大剂量甲泼尼龙冲击治疗
D.监测免疫抑制剂的血药浓度
E.病人无感染时不需监测体温
答案:E
8.该病人在术后11天出现咳嗽咳痰,痰为黄白色黏性,体温在下降至37.5℃后又上升到38.6~39.2℃,此时要考虑并发()
A.免疫力下降造成的肺部感染
B.腹腔感染
C.巨细胞病毒感染
D.免疫力下降造成的胸腔感染
E.免疫力下降造成的肺结核
答案:A
解析:1.病人出现发热,黄疸加重,肝区不适及胆汁量锐减、稀薄、颜色变淡,转氨酶升高等,均符合急性排斥反应的表现。
2.一旦发生排斥反应,最首要的处理措施是立即应用抗排斥反应的药物。
3.急性排斥反应多发生在移植术后4~14天左右发生,也可发生在术后一个月内或数月后。
4.因为急性排斥反应常伴有发热,体温突然升高是诊断急性排斥反应的重要指标,而且移植术后感染发生率较高,发生急性排斥反应时常需大剂量激素冲击,更易并发感染性并发症。因此一旦发生急性排斥反应,更应严密监测体温变化,体温的变化可反映治疗的效果。
5.移植术后感染发生率较高,发生急性排斥反应时常需大剂量激素冲击,更易并发感染性并发症。此时病人咳嗽咳痰,痰为黄白色黏性,而移植术后免疫力较低,故应选免疫力下降造成的肺部感染。
男性病人,54岁。全程肉眼血尿1个月,终末加重伴轻度尿痛就诊。
9.首先考虑的诊断()
A.尿路感染
B.肾肿瘤
C.膀胱结石
D.膀胱癌
E.输尿管癌
答案:D
10.最有意义的检查是()
A.尿常规
B.尿找瘤细胞
C.排泄性尿路造影
D.B超
E.CT检查
答案:B
小编2
用感性的触角洞察护士职场
用理性的思维审视护理发展
护士/护师/主管/副高/高级通关无忧,戳下面阅读原文(加助考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