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CMT肿瘤小编,年4月15~21日是第26个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啦,今年的主题是癌症防治,共同行动。我们CMT大家庭特响应中国抗癌协会号召开展本次防癌科普活动,让我们共同行动起来为普及防癌知识、规避误区吧!
今天是结直肠癌专场,我们还特别邀请到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的丁培荣教授为我们答疑解惑,快来一起参加我们的活动吧!
摸底小测验首先,我们来一起做个摸底小测验吧,跟小伙伴们比一比谁的防癌知识最全面,得分最高吧!
答疑时间关于结直肠癌预防诊治的小常识,您答对了多少?今天,我们特别邀请到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的丁培荣教授做客今日肿瘤平台,针对每一个问题给出专业且权威的深入解答!
丁培荣教授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
“十问”之一在健康体检中,你是否会进行肛门指诊?
丁培荣教授目前,对于肛门指诊,国外比较成熟的指南是没有明确推荐的,因为直肠指检这种检查手段比较简单,不够敏感,而且仅仅能检查到距肛门7cm以内的直肠。因此,国外指南中不推荐这种手段作为常规体检筛查的工具。
但是,中国人群结肠癌的发病特点是,直肠癌占所有的结直肠癌的50%以上,多为中下段直肠癌,大部分直肠肿瘤是可以通过肛门指诊发现的。所以,在我国,进行筛查或者体格检查通常会增加这项检查手段。
“十问”之二身体出现哪些症状,可能提示罹患结直肠癌?
丁培荣教授结直肠癌有时可以没有任何症状,但是多数患者会出现下列症状:
·排便习惯改变:腹泻、便秘或二者交替出现,持续数天。有里急后重的感觉,即刚刚便晚又有便意,但实际不能排便。
·便血:大便中有鲜红色血。
·黑便:大便看起来发黑,像柏油一样。
·腹痛
·虚弱和疲劳。
·突然消瘦:指没有明确原因的体重下降,在6~12个月期间,体重减轻超过5%。
·贫血:结直肠癌常会导致肠道出血,时间长了可能导致贫血。
这些症状以及全身症状,都提示有可能得了结肠癌。但是,这些症状,特异性不是很强,因此是没办法单纯根据这些症状来诊断或者排除疾病。
“十问”之三结直肠癌筛查最常用方法是什么?
丁培荣教授结直肠癌的筛查方法主要包括电子结肠镜和粪便的筛查,例如粪便隐血试验或者是粪便DNA的检测,以及软性乙状结肠镜和CT仿真肠镜,这些不同的检查方法各有特点和优劣性,可以根据患者情况进行选择。
粪便隐血试验检查时取样本少许涂于大便隐血试纸上,滴加双氧水后观察。如检查结果呈阳性,提示消化道溃疡性出血或消化道癌症,前者呈间断性阳性,后者呈持续性阳性,可作为良恶性出血的一种鉴别手段。粪便隐血试验阳性还见于肠结核、溃疡性肠炎、结肠息肉、钩虫病或肾出血综合征等,因此该检查仅对结直肠癌有提示意义,但不能用于确诊。
结直肠镜检查检查前3天,进行药物和饮食的调整,检查前2小时进行清洁灌肠,检查前20分钟注射镇静药物,该检查可能持续半小时到2小时。结直肠镜可发现直肠和结肠的炎症、溃疡、息肉、肿瘤和寄生虫所致的病变。还可在检查时取活组织标本进行病理检查,以进一步确诊是否罹患结直肠癌。
“十问”之四、五粪便隐血试验最简单,但是会有假阳性结果存在吗?多长时间进行一次粪便隐血试验比较合适?
丁培荣教授粪便隐血试验最大的问题是可能存在一定的假阳性。
应用化学法检测(血红蛋白中的亚铁血红素有过氧化物酶活性,可催化过氧化氢,放出新生态氧,将受体试剂氧化并显色),检测结果会受食物中含有的其他动物血液影响,或是上消化道出血的影响,因此假阳性会比较高。我们进行化学法检测的话,需要连续进行三次检测,而且要注意避免导致假阳性的饮食结构。
免疫法(将血红蛋白作为抗原、与试纸上预置的抗血红蛋白抗体发生免疫反应,以判断是否存在出血的单克隆胶体金技术)敏感度较高,它只检测我们人类的血红蛋白,但是仍然有25%的假阳性。例如,肠道的炎症或者是痔疮都会导致假阳性。
对于检测时间,一般情况下每年要进行一次粪便隐血的检查。
“十问”之六、七什么人需要做肠镜检查?那类人群属于结直肠癌高危人群?
丁培荣教授推荐进行肠镜检查的人群,主要包括高危人群和普通危险度的人群。
高危的人群最主要包括遗传性肠癌综合征,例如林奇综合征(Lynchsyndrome)、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FAP)、MUYTH-相关性息肉病(MAP)或者黑斑息肉综合征(P-J综合征)这一类综合征等。此外,还有既往有腺瘤性息肉、锯齿状息肉及结肠癌病史,有炎症性肠病病史以及结肠癌家族史,或者有高级别腺瘤家族史、高级别锯齿状息肉家族史,那么这类人群都属于高危或者中高危人群,需要进行肠镜检查。
普通危险度人群,也需要进行肠镜检测。普通危险度是指年龄达到了50岁以上,但是不伴有上述高危因素人群,我们定义为普通危险度人群。这里的年龄是有些争议的,美国国立综合癌症网络(NCCN)推荐50岁以上,作为中度危险的起始检查年龄;美国癌症学会把年龄提前至45岁。结合中国人群的结肠癌发病年龄的特点,我们认为,还是需要把肠镜起始年龄前移至40岁的。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结直肠癌诊疗指南》在诊断原则中,对无症状健康人群的结直肠癌筛查的I级推荐如下:
一般人群结直肠癌筛查
①年龄在50~74岁个体首次筛查进行高危因素问卷调查和免疫法大便隐血检测,阳性者行结肠镜检查;②后续筛查每年至少检查1次免疫法大便隐血,阳性者行结肠镜检查。
高危人群结直肠癌筛查
①有结直肠腺瘤病史、结直肠癌家族史和炎性肠病者为高危人群;②应每年参加结直肠癌筛查。
“十问”之八结肠镜检查发现息肉,是不是一定要切掉?
丁培荣教授结肠镜发现的息肉要看息肉的类型和大小。大多数的息肉都是要进行处理的,但是一些炎症性的息肉,或者多发的小息肉不一定要全部处理掉。在组织活检证实是一些恶性风险很低,这些息肉就可以暂时进行观察。
“十问”之九确诊结直肠癌后,首选的治疗模式是什么?
丁培荣教授结直肠癌的治疗模式是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但是不同病情,需要根据实际情况来来决定是否采用化疗、放疗。在手术前采用化疗、放疗,还是在手术后采用化疗、放疗,都是一个非常有“技巧”的治疗模式。
《CSCO结直肠癌诊疗指南》中对于结直肠癌的部分治疗原则内容简介如下(I级推荐):
结肠癌的治疗原则:
非转移性接结肠癌治疗
1.可切除结肠癌治疗:①内镜治疗;②手术治疗;③术后辅助化疗。2.不可切除结肠癌治疗:部分T4b,M0的患者即使采用联合脏器切除也无法达到根治的目的。①无症状T4b,M0的患者,根据原发灶是否潜在可切除,进行转化化疗或姑息性化疗±肠造瘘术;②有症状T4b,M0的患者,根据原发灶是否潜在可切除,进行局部外科/介入栓塞止血/内镜下治疗+转化治疗或局部外科/介入栓塞止血+姑息性化疗
转移性结肠癌治疗
1.同时性转移性结肠癌治疗:根据原发灶初始是否可切除及疾病风险分层,进行新辅助治疗、手术及辅助治疗的不同组合方案。(详见指南)2.术后复发转移性结肠癌治疗:参考同时性转移性结肠癌治“初始(不)可切除患者的治疗原则”。
直肠癌的治疗原则:
非转移性直肠癌的治疗原则
1.直肠腺瘤治疗原则:经肛局部切除术或内镜下切除术。
2.CT1-2N0直肠癌治疗原则:根据不同分层行经肛门局部切除或直肠根治术。
3.CT3/CT4N+直肠癌治疗原则:根据疾病分层,行(观察)/同步放化疗+经腹切除+辅助化疗。“十问”之十紧跟其他肿瘤,结直肠癌治疗也要首选免疫治疗吗?
丁培荣教授目前,免疫治疗在结直肠癌中仅仅是在微卫星高度不稳定性(MSI-H)的人群中有效。比较成熟的是转移性结直肠癌,通过检测确定为MSI-H的人群中进行。
对于局部晚期的MSI-H的结直肠癌,那么逐渐也有一些研究显示,新辅助免疫治疗能够给患者带来非常好的效果,这还需要更多的数据来支持。
CMT
肿瘤小编
怎么样,是不是觉得意犹未尽?还有想了解的问题?不要着急,点击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