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系统由于麻醉药物的作用,患者下颌关节部位的肌肉松弛,易发生舌后坠而阻塞气道或因痰液及口腔分泌物聚集在喉头、气管而阻塞气道。患者未完全清醒前,一般在患者口腔内放置口咽通气道,以免舌后坠阻塞气道,有利于气道内分泌物的吸出。护士应严密观察患者的呼吸情况,评估患者的呼吸速率、深度及性质。浅慢的呼吸可能是呼吸困难的早期征象。待患者完全清醒并恢复吞咽
反射后可拔除口咽通气道。
心血管系统
注意评估患者血压的变化,脉搏的次数、强弱、规律以及呼吸次数和性质。患者血压、脉搏、呼吸的变化能够提示有无出血及休克征象。血管疾病手术后应观察远端动脉搏动情况,及早发现有
无血栓形成。末梢毛细血管充盈时间长、局部发绀、皮温低于正常提示组织灌注不良。
泌尿系统
①留置尿管:注意尿袋内有无尿液。严格按照无菌操作倾倒尿液,必要时记录尿量。尿管位置不当、尿液混浊有絮状物及引流管打折均可导致尿液排出不畅,发现问题后及时查找原因,作出相应处理。长期留置尿管在拔出前应先夹闭,定时开放,以训练膀胱括约肌功能,待恢复后方可拔管。拔管后如果患者每次排尿量少且每隔15~30分钟排出30—60ml尿液,表明有尿潴留。应再次留置导尿。如果患者主诉有尿频、尿急、尿痛及排尿时烧灼感,可能有泌尿系统感染,应急查尿常规,根据医嘱行必要处理。②未留置尿管:手术后6~8小时如果患者不能自行排尿,应检查患者耻骨联合上缘膀胱是否胀满,有无不适。评估患者是否有尿潴留,如果为尿潴留应先采取诱导方式,如听流水声、温水冲洗会阴等。确实不能自行排尿的患者,留置导尿管,待膀胱括约肌功
能恢复后方可拔除尿管。
消化系统
如术后6小时无麻醉反应即可少量进水及流食。另外,腹部或盆腔手术患者肠蠕动的恢复需要24小时左右;消化道手术的患者肠蠕动恢复需要数天时间,护士应询问患者有无排气及排便,并可用听诊器听诊肠鸣音来评估肠蠕动恢复情况。非消化道手术患者,可先进半流食,再进普食。消化道手术患者要根据医嘱严格掌握进食时间。指导患者进食高热量、低脂肪、富含维生素、易消化的食物。在禁食补液期间应根据患者补液的量、成分,严格按配伍禁忌原则及无菌操作要求,合理配制液体,以保证准确及时的治疗。对已进食而又缺少活动、每日液体摄人量低于ml、以前有便秘的患者应注意评估有无便秘发生,并给予适当饮食指导。如果粪便不能排出,应根据情况给予缓泻剂或甘油灌肠剂,以排出干硬粪便。
神经系统
应注意观察患者瞳孔大小、对光反射的强弱及意识的变化,及早发现病情变化。下丘脑的损伤可使患者的体温、心率、血压及水、电解质发生变化,应及时通知医师做必要的处理。脊髓手术患者应注意评估下肢感觉、运动的恢复情况,制订肢体功能锻炼计划,使患者及早康复。心脏手术患者由于术中低温体外循环,可因脑缺氧引起意
识障碍,术后应每4小时观察患者的意识状况,观察有无神经系统并发症。
引流管护理
外科手术患者经常放有引流管,护士要明确各种引流管的位置及作用。妥善固定和保护引流管以保障引流通畅及引流的有效性,防止脱落。定时观察引流物的颜色、性质及量。引流物量大或颜
色鲜红须立即通知医师。
伤口的护理
定时查看敷料,观察是否有出血及不正常的分泌物,敷料被浸湿时要注意其颜色、性质及引流液的量,及时更换并做好记录。手术后伤口疼痛与手术部位、创伤大小、患者年龄及对疼痛的耐受力、心理社会文化背景等有关。因此,护士应正确评估伤口疼痛的性质、程度及持续时间,找出影响疼痛的因素,运用有效方法,减轻或解除患者疼痛。如患者翻身、咳嗽时应指导患者保护伤口、变换舒适卧位等。
心理护理
手术可使患者丧失身体的某些部分,如乳房切除、截肢等;也可造成外观改变,如结肠造瘘、开颅手术后偏瘫、失语,均会导致患者不同的情绪反应。护士应鼓励患者树立信心,战胜疾病。
安全护理
措施到位保持肢体功能位,放置床档,预防跌倒、坠床的发生。
(医院护理常规)
下一篇讲叙术后患者健康指导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