怕得要命105岁老人的临终告白,道出

看过一个真实的故事。

有位成功人士,50出头,挣了这辈子花不完的钱,娶了20多岁的娇妻。可这位大哥得了结肠癌,还是晚期。

主治医生问他,现在最怕什么。

他说,他不知道自己在哪里。

“就好像我坐在一艘小船上,有人告诉我前方有个瀑布,我想尽办法也不可能上岸。但他妈我不知道这个瀑布到底有多远,如果还有10秒钟,我抬头看看天空,然后躺倒闭上眼睛就好了;如果还有10个小时,我可以先吃块面包别饿着,再他妈想想自己心爱的姑娘。”

这位大哥的话语,带着脏字,带着诗意,道尽对死亡的无奈、愤怒和恐惧。

这些情感都是人之常情,连目睹过死亡最多次的医生也不例外。

抱歉,这个表述不够严谨。别的医生我不确定,但是全世界执业最久的医师之一,日野原明重先生肯定如此。

一次采访,被问及“您怕死吗”,他说:

“仅仅被你这么一问,我都觉得好害怕……”

他这么回答的时候,已经岁。

这位百岁老人,日野原重明先生是日本皇室家庭医师,是将健康检查带入日本、在日本提倡预防医学的第一人。

在临终之前,他忍住身体的疼痛,竭尽全力完成为期一个月的采访,采访的内容是他无论如何都想传达给后人的话语。这些话语原原本本地记录在这本书里,《活好:再次爱上这个世界》。

我带着期待翻开这本书,想看看活了年的人生会是怎样的鲜衣怒马或跌宕起伏。万万没想,最先迎面而来是如此沉重的话题。死亡。

关于死亡,岁老爷爷,您想对我们说些什么呢?

01劫后重生,领悟生命的意义

年3月,名为“淀号”的航班从东京成田机场起飞。机上共载乘客名,其中一名是58岁的日野原重明先生。

这个航班没有降落在计划的目的地福冈,而是几经波折飞到了朝鲜。

原来,飞机上有9名绑匪,他们手持日本刀、炸弹实施了日本历史上第一次劫机事件。

那个时候,在飞机上的每个人都可能失去生命。四天之后,人质才被全部释放。对于日野原重明先生来说,这是他人生中最漫长的四天。

他一辈子也忘不了,走下飞机舷梯、踏上地面时的感觉。在那个时刻,他觉得自己已经死过一次——过去的那个“我”已死去,取而代之的是新生的“我”。

他在岁的高龄仍然清晰记得,当他平安归来时与妻子相拥而泣,再也不想分开的瞬间。从此两人下定决心,不再仅仅为自己而活,要用余生回报他人。

奉献他人的想法贯穿于日野原重明先生的一生。当他在日本实行医疗改革遭遇反对的时候,他仍然以此为原则。

当时他在日本最早引进健康检查项目,医院完成实施。

医院宽敞的走廊时,有诸多非议,比如“日野原先生真是喜欢奢侈啊,设置这样宽敞的走廊到底是为了什么”。

直到年发生了震惊世界的东京地铁站沙林毒气事件。离现场医院,因为曾被批评的“奢侈”走廊而成为了应对这次事故的关键。

那时,医院犹如战场般拥挤混乱。正是因为走廊足够宽,医院才有能力一下子接纳多位挣扎在生死线上的病人。

日野原先生认为,死和生不可分割,二者本质相同。当他经历了劫机事件,“死过一次”后,他领悟了生命的意义——

生命存在于我们能够支配的时间里,应该尽可能地把时间用在那些需要帮助的人身上。

他说:“无论如何,都不要让剩下的时间白白荒废,我要拼尽全力完成自己的使命。”

02Keepongoing,在人生悠长的午后时光探索未知的自己

日野原先生在80岁时写下这样的人生感悟:

必须拥有自己的指南针,带着它走下去。

一天当中,午后比上午的时间还要长。

他觉得长寿真是太好了。尽管疾病缠身,但是在岁之后的人生午后时光,长寿让他深刻体会到,其实他对自己只是一知半解。长寿也让他有机会探索未知的自己,所带来的喜悦远远胜过年老体衰的痛苦。

这样的想法是他的指南针。带着这个“指南针”,他时刻保持keepongoing。

岁,日野原先生背部胸椎发生骨折。经过治疗后,他身体稍有好转,便立刻投入工作。

岁的他在美国,居然克服恐高,平生第一次尝试坐直升飞机在曼哈顿上空观光旅游。

岁,日野原先生出版了第一本童话故事书和一本俳句集。

岁的他在办公室被椅子绊了一下,额头撞破大出血,缝合了20多针。但他克服病痛依然出席早就答应的两个重要会议。

岁,日野原先生人生第一次骑马。回到家泡澡时依然兴奋,忍不住吟咏俳句。

岁的他观看日本女足比赛时发生房颤。医生做了应急处理后,他直接赶往演讲会场。

岁,日野原先生左手小拇指不小心撞到桌角,流血不止。去医院伤口缝了12针,他很庆幸只是伤到左手,并不影响写作。

岁的他和好朋友、韩国男高音歌唱家裴宰彻一起举办了音乐会。他非常高兴。

日野原先生时常感受到死亡如影随形。对于他来说,每一分,每一秒都只能用“宝藏”一词来形容。他一直保持积极的态度,这才不辜负疾病和逆境送给他的机会——去发现未知的自己。

他说:“我还是喜欢活着,而且每天都要活得更好。”

03提早计划,心怀感恩安然离世

日野原先生在随笔里提到,活到岁时,才真正感受到老之将至。

《活好:再次爱上这个世界》一书是先生以岁的高龄,在家中接受采访的内容。采访期间,他在家中摔倒导致肋骨骨裂,但他一边忍受疼痛,躺在床上坚持做完采访。

采访结束后,他的身体情况突然恶化,医院,医生告诉家属检查结果不乐观。

由于严重肺炎,他已经不能口腔进食,需要采取胃造瘘或鼻腔插管等延命治疗。然而先生拒绝,坚持回到家中。原来他早已经做好了死的准备。

故事看到这里,我眼前浮现出外婆医院里的样子。她好几次病危又被抢救过来。直到医生说,再也没有其他可用的治疗手段了。

外婆躺在那里,睁不开眼,说不出话,她的生命电量即将耗尽。最终几位子女艰难地决定,拔掉管子。

外婆离开呼吸器,起初嘴巴用力张开,就像金鱼露出水面呼吸氧气。

没过几次她就不再用力。最后,金鱼翻出了白肚皮。

我想知道在生命的最后一刻,外婆是不是又害怕又着急,事情没有交代完,或许也不甘心。

美国杰出的心灵导师露易丝·海曾说过:“只要有爱和合适的计划,死亡的美丽才高于它的可怕。但如果你毫无防备,那它就是很可怕的。”

我想,日野原先生一定早早知晓这个道理。

他在书里提醒我们,应该平时就和家人讨论关于生命的话题,让他们知晓你对延命治疗的态度。当那个时刻突然来临,你意识模糊的时候,身边人依然可以理解你,并在痛苦中帮你做出选择,让你最终心怀感谢地安然离开。

在采访结束后的几周,在年7月18日的清晨,日野原先生平静地开启了他的天国之旅。

故事到了结尾。我合上书,在脑中幻想到:

如医院抢救,而文章开头那位癌症晚期的大哥正好躺在隔壁的病床。

当大哥知道这位老人已经岁,一辈子作为医生一边治病救人,一边努力keepongoing的时候;当他听到这位老人用尽全力说出这句话的时候,会是什么样的心情?

老人说:“现在这样的你,活着就具有重大意义。”

04写在最后

我又翻回到《活着》的开头。这是彩图珍藏版,开头选取了几幅法国画家、野兽派代表人数亨利·马蒂斯的作品。

亨利说:“我一生中都试着在我的作品里表现出一种宁静,因为我自己就需要平静。”

欣赏这些风格突出的画作,回想着日野原先生的话语,我的内心突然泛起一丝涟漪。

我想把这本书送给生命里至关重要的这些人:

因疫情耽误游山玩水、担心自己老了就走不动的爸爸妈妈、公公婆婆;

敏感不自信却很想事事争第一的女儿;

撑起家庭重担且娇宠我和女儿的老公。

哪怕书里只有一句话触动了他们的心弦,我的心意就有意义。

您说是吧,日野原重明先生。

谢谢你阅读到这里,欢迎


转载请注明:http://www.yfena.com/jclhl/18454.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