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53岁魔咒的密码

作者:徐俊荣

1

胃镜室进来了一位面容憔悴、神情沮丧的中年男子,他是位结肠癌的患者,手术后前来复查肠镜。为了减轻他的心理压力,我一边给他做检查,一边和他聊天。他告诉我,他的父亲53岁时发现了结肠癌,很快就离开了人世,留下了年幼的他独自长大。

今年,他刚刚过完53岁生日不久,也发现了结肠癌。肿瘤切除后部分肠管外置形成了一个造瘘口,也就是在肚子上打了个洞,粪便都有从这个洞里排出。他告诉我,由于他的粪便无法控制,自行从造瘘口排出,他总觉得自己身上总有一股异味,这使得他非常自卑,觉得活得没有尊严。

我安慰他说,这只是为了保证手术效果的临时措施,这次复查肠镜的结果非常好,外科大夫很快就会把外置的肠管还纳回去,那时他就可以自主排便了。他说即使这样,他仍有很多的顾虑。他不仅担心自己的病情恶化、撒手人寰,让未成年的孩子饱受幼年丧父之痛,而且还担忧自己的儿子也会在53岁时被结肠癌这个魔鬼捕获。

2

要想帮助这位中年男子的家庭摆脱53岁的魔咒,我们得要先学习一下结直肠癌防治的知识。

结直肠癌是威胁我国居民生命健康的主要癌症之一,造成了严重的社会负担。根据国家癌症中心公布的最新数据,年中国结直肠癌新发病例38.76万例,占全部恶性肿瘤发病的9.87%;由结直肠癌导致的死亡病例18.71万例,占全部恶性肿瘤死亡的8.01%。如何有效地降低我国结直肠癌疾病负担是亟待解决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

结直肠癌一般都是由腺瘤性息肉演变而来,腺瘤性息肉等疾病被称为结直肠癌的癌前病变,从癌前病变进展到癌一般需要5-10年的时间。因此,及早发现并治疗结直肠癌的癌前病变,就可避免癌症的发生。

结直肠癌的病因尚不明确,但大量的研究证据表明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是由遗传、环境和生活方式等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有结直肠癌家族史的人是结直肠癌的高危人群。

这位中年男子的父亲因患结肠癌去世,那么他就是结直肠癌的高危人群,应该提前防范,进行结直肠癌的筛查。可惜他不了解结直肠癌筛查的知识,错失了治疗的最佳时机,虽然目前治疗效果不错,但是仍然经受了手术切除和造瘘的痛苦,还要担心肿瘤的复发。

这位中年男子患有结肠癌,他的儿子也是结直肠癌的高危人群。一个家族中连续两代人在同一个年龄段患上结肠癌,他们的遗传基因出现问题的可能性比较大,也就是说他的儿子极有可能也会患上结直肠癌。

要想破除这个53岁的魔咒,就得提前进行结直肠癌的筛查。筛查的方法有很多,粪便化验、血液中特殊基因的检测、胶囊内镜检查以及CT仿真结肠镜检查都可以用来筛查结肠癌。但是,最直观最准确的方法还是结肠镜检查。

3

那么,这位中年男子的儿子什么时候开始筛查才能破除这个魔咒呢?

国内外多个指南都建议,如果一个人的家族中有一个及多个一级亲属罹患结直肠癌,推荐接受结直肠癌筛查的起始年龄为40岁或比一级亲属中最年轻患者提前10岁。一级亲属就是有直接血缘关系的人,就像这位得病的中年男子,他的儿子和父母亲就是他的一级亲属。中年男子的儿子要想远离结直肠癌这个魔鬼,就得从40岁开始定期检查肠镜。

如果家族中有多个人罹患结直肠癌,一级亲属筛查的年龄就要取决于发病年龄最轻的那位患者。比如家族中有人45岁发病,有人55岁发病,一级亲属的筛查起始年龄就是45岁减去10岁,也就是35岁。这是因为从癌前病变进展到结直肠癌一般需要5-10年的时间,所以我们要提前10年进行防范。

如果这位中年男子早点儿掌握这些知识,在40岁左右就开始定期检查肠镜,他就会逃离结肠癌的魔爪。为了避免悲剧的再次发生,他的儿子就得早早地进行肠镜筛查。

健康小贴士

结直肠癌一般都是由腺瘤性息肉演变而来,腺瘤性息肉等疾病被称为结直肠癌的癌前病变,从癌前病变进展到癌一般需要5-10年的时间。因此,及早发现并治疗结直肠癌的癌前病变,就可避免癌症的发生。

参考文献:

中国结直肠癌筛查与早诊早治指南(,北京).中华肿瘤杂志,.

ACGClinicalGuidelines:ColorectalCancerScreening.AmJGastroenterol,.

作者:徐俊荣,热爱文学的医学博士,以讲故事的形式向大家介绍医学科普知识,用温婉的语音跟大家一起分享美文美篇。

温馨提示

如果你喜欢本文,请分享到朋友圈,想要获得更多信息,请


转载请注明:http://www.yfena.com/jclhl/15955.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