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点击链接回顾上一期:溃疡性结肠炎需要手术,能不能只切除病变的肠管呢?
文末可点击链接查看往期精选内容哦~
{今日话题}
答疑医师
医院医院肛肠外科
王金海浙江大医院肛肠外科
什么是包块?包块危险吗?包块一般如何处理?有包块是不是一定要手术?
腹部包块有炎性包块、梗阻性包块、狭窄性包块、肿瘤性包块。腹部包块常见于克罗恩病,由于克罗恩病是透壁性炎症,早期可引起肠壁增厚,进而导致肠腔狭窄、梗阻或穿透肠壁甚至侵及周围组织脏器形成瘘管。如果炎症穿透肠壁在局部形成脓肿或波及周围组织器官,则会在局部形成隆起肿块,从皮肤表面触摸可触及包块。包块提示炎症活动,可伴有发热、疼痛不适等症状,常需要抗炎治疗或者外科手术处理。
炎性肠病的炎性包块多因腹腔脓肿所致,合并脓肿时应先行脓肿引流,脓肿消散后69%的病人不再需要手术治疗。脓肿引流的首选方式是经皮脓肿穿刺引流(而不是切除穿孔肠管),脓肿引流后,部分肠管穿透性病灶可以愈合,从而降低了肠切除的可能性,即使需要将穿透性溃疡病灶切除,手术风险也明显下降了。
如果是狭窄或梗阻所致的腹部包块,目前应首选内镜狭窄扩张治疗。对于内镜可及的小肠或结直肠狭窄,如果狭窄肠管长4cm,应首先考虑内镜下狭窄扩张,而不是手术切除。对于可能有短肠综合征或者小肠多处狭窄的病人,行狭窄成形术。肠道梗阻分为完全性梗阻与不完全性梗阻。如果是不完全性梗阻所致的腹部包块,可先予肠道营养支持,待肠梗阻恢复,可先不予手术治疗。如果是完全性梗阻所致的腹部包块,术前要评估患者的状况:如果患者有贫血、低蛋白血症,术中应造瘘;如果患者营养情况好,可术中直接吻合。如果炎性肠病腹部包块合并有消瘦、贫血,需考虑肿瘤所致,需手术治疗。
术后康复要注意什么?术后多久可以下地行走?
术后体位应以上半身抬高30~45度的半卧位,以促进呼吸和循环功能的恢复,有利于腹部切口减压。术后患者待麻醉消退,可指导患者进行床上活动及功能锻炼,包括四肢主动运动和协助床上翻身、深呼吸运动、提肛运动,以促使机体各器官尽早恢复正常功能。
术后早期应给予少量饮水。水是饮食中最温和的机械刺激,可通过神经反射或胃壁内神经丛,使胃蠕动增强、胃内压升高,促进胃排空。早期进行肠内营养支持可预防吻合口瘘的发生,当患者有肠鸣音或流质饮食耐受良好时,可逐渐过渡到半流质、软食、普食。同时,应指导患者合理进食,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遵循进食规律,食物易消化,少量多餐,且要细嚼慢咽。对于存在营养不良的病人,出院回家后仍可以继续口服辅助营养品。
术后第二天下床活动有利于促进肌肉的合成代谢,避免因长期卧床引起肌肉萎缩,并且有利于减少血栓形成、肺部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