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美孤山庆祝ldquo三八妇女节

北京白癜风治疗的最好医院 http://baidianfeng.39.net/bdfby/yqyy/

主办单位:孤山镇妇联

承办单位:孤山彩云布艺

协办单位:《大美孤山》公共平台

贤惠,自古以来便是优秀女性的标准。指甘愿为家庭付出,有德行,态度和气,心灵手巧,擅长做家务。善良温柔而通情达理。在当今社会,可能这些还不够,还要求女性不管逆境顺流,都要保持阳光的心态,积极向上,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

本次活动由孤山镇妇联主办,从孤山镇各自然村和社区选出20位优秀女性代表参加评选。旨在弘扬正能量,表彰先进,促进社会和谐进步。

请为您心仪的女神投票吧!

(投票入口在本文最下方)

贤惠女神候选人风采

(排名根据走访顺序排列,与名次无关)

贤惠女神事迹报告

          

谷屯村王美华

49岁中共党员谷屯村西叉组中心户长

谷屯村西叉组王美华,是一名普通党员,工作上她尽心尽责。家庭里,她又是最称职的好儿媳好孙媳。家庭关系中最难处的,无疑就是婆媳关系,而在她的家里却一片笙歌。苦守孝道,是她做人的标准。常言说:床头百日无孝子,而王美华冬去春来数十个年头如一日,精心照顾着公公婆婆。爷爷奶奶头两年去世,生前也都是在她的照料下得以安度晚年。和谐的家庭才能出人才,儿子学习成绩优异,毕业后也找到称心的工作。邻里乡亲都夸她是最美儿媳,羡慕地对她家老人说:“你们老于家有这样贤惠的媳妇,真是太有福气了”。她却说这都是我应该做的,不值一提。她常说“家和才能万事兴,只有家庭和睦,全家人相亲相爱才能一顺百顺,每天都有个好心情迎接美好的一天”。温暖的家庭是和谐社会的源泉,王美华“尊老、爱老、养老”的传统美德,正是当今社会需要大力弘扬的正能量。

冯家屯村许辉

49岁冯家屯卫生所乡村医生

冯家屯村卫生所乡村医生许辉的家庭充满了温馨与和谐。在母亲面前,她是一个体贴孝顺的女儿;在丈夫面前,她是一个温柔贤惠的妻子,在孩子面前,她是一位舐犊情深的好妈妈。她总说:“我有一双儿女,还有一位母亲,就好像有三个孩子一样,母亲年纪大了就和孩子一样,我要像她从小照顾我一样照顾她”。她和丈夫和睦相处,沟通融洽,在处理家庭的大小事时,夫妻俩能互相通气商量着来。一双儿女从小到大,她没有过多的唠叨,也没有空洞的说教,而是与孩子多沟通,交朋友,用自已的举止去影响他们。在她的良好教育下,儿女从小就充满孝心、爱心、上进心。知亲恩,善待儿女;求子顺,孝奉双亲,让我们共庆她有一个幸福的家庭,有一双值得骄傲的儿女。

西土城村王冬梅

43岁中共党员西土城村石碰店组

西土城村石碰店组王冬梅,是西土城村委会会计、支委党建委员、村卫生所医生。在村里,她满腔热情对待工作,勤奋敬业,踏实肯干,是领导公认的好同志;在卫生所,她认真对待每一位就医村民,倾注了大量精力和心血,守护着全体村民的健康;生活中她关爱家人,用自己的爱营造了一个和谐美满的家,把工作与家庭的关系处理的井然有序。老婆婆近几年做过两次大手术,在医院她精心照顾,出院后她百般呵护,为婆婆洗澡、梳头、理发、捶背、剪指甲,精心侍候,每餐都要亲自端到婆婆面前,甚至喂到婆婆口中,婆婆不能自理的生活琐事,皆由她来为婆婆提供细心的照顾。婆婆逢人便说:“有好儿不如有好儿媳,我家冬梅待我就像亲闺女一样,为家里付出的实在太多了”。王冬梅,是基层女村干部中的佼佼者、家人眼里的孝顺媳妇、村民心目中的白衣天使。

兴隆村曹红颜

50岁,兴隆村修西组

曹红颜是兴隆村修西组一名贤惠的家庭妇女,夫妻互敬互爱,和和睦睦。曹红颜对家中年迈的老公公更是嘘寒问暖,关心他的生活起居。吃饭时,总是把好吃的菜往公公碗里夹,让他多吃点。上街时,即使钱紧张也会惦记着给老人买些营养品,添件新衣服。近两年老人大小便都不能自理了,刚开始,曹红颜不好意思给公公接屎接尿,每次都等丈夫回来,可往往由于丈夫回来不及时而导致老人失禁,时间久了她觉得这样也不是办法,为了不让公公遭罪,她豁出去了,什么公公媳妇,让老人晚年生活过得安逸才是最重要的!之后接尿抠屎,擦身洗澡,她全包了。照顾老人不是嘴上说说那么容易,曾经她也累的哭过,也觉得委屈过,但最后她都挺过来了。现在,每当与人一起唠家常时她总说:都是养儿养女的人,一辈留一辈咱付出的是良心,尽的都是责任。

万兴村祝运娟

51岁万兴村于南组

万兴村于南组祝运娟,一家四口人,丈夫和女儿在外工作,87岁的老婆婆平日里全靠她一个人照顾。老人双目失明,生活不能自理。为了让丈夫、女儿在外安心工作,对家庭没有牵挂,祝运娟视婆婆为生母,无微不至地关怀照顾着。她一个人起早贪黑,既要照顾老人,又要下地干活,左邻右舍都说祝云娟是一个打着灯笼都难找的好儿媳。婆婆虽然眼睛看不见,但心里每天都充满了灿烂的阳光,家里来人就说:“真不知道我哪辈子修来的福气,趟上这么一个好媳妇呀”。祝运娟总是淡淡地说:“我和我妈是缘分。人人都会老,我也会老,一辈留一辈吧”。她用默默的爱点亮了婆母的眼睛,祝云娟心里只有一个愿望:就是想让婆婆成为当地最有福气的老寿星。

战屯村丁桂花

66岁,战屯村战屯组

丁桂花是战屯村战屯组一名普通妇女,家中有年迈的公婆。公公患有白内障行走困难,婆婆常年瘫痪在床,大小便失禁。丁桂花不嫌脏、不怕累,每天为婆婆接屎接尿、喂药喂饭、擦身翻身、洗洗漱漱,还买回气褥子,精心照料得婆婆身上没有一点褥疮。冬天把老人睡炕烧得热乎乎,老人爱吃鸡蛋成箱往家里买,爱吃糖果成袋买,一天三餐变法换样做,干农活时经常撩下手中的活,跑回家看看老人,老人有一点不舒服就跑前跑后找医生就诊。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母亲的孝顺,在外地的儿子儿媳们看在眼里,每次回家都带爷奶爱吃的东西,吃睡在爷奶一铺炕上,从不嫌弃。老公公年7月临终前一直念叨“儿媳伺候的好,我才能活到这么大的岁数啊”。丁桂花孝敬老人的暖人事迹在十里八村广为传颂,老百姓都说:这样的儿媳真值得咱大伙儿学习!

辛店村于雪

25岁辛店村后沟组

辛店村小姑娘于雪,13岁时母亲去世,上小学的她懂事地边读书边帮父亲做些力气能及的家务。父亲后来续娶,虽不同,但对于弱小的孩子毕竟是一个完整的家。可天有不测风云,父亲突发脑血栓导致瘫痪。父亲治病期间不仅花光了家中积蓄,同时欠下外债。面对卧床不能自理、又离婚的父亲,20岁的于雪没有怨天尤人,用自己尚还柔弱的肩膀勇敢地抗起了生活的重担。她一边无微不至地侍候父亲,一边打工还债,这对于一个20岁的孩子来说可想而知有多艰难,可于雪在父亲面前从来都没有喊过一声苦、一声累,把父亲照顾得干干净净,把家打理得井井有条。与女儿相依为命的父亲每每谈及女儿都满是愧疚与心疼,今年25岁的于雪却觉得这是为人子女应该做的。一句“应该”,就让她用小小的身躯铸就父亲温暖的港湾,用柔弱的肩膀撑起了家庭的希望!年轻的心,蕴含着超越年纪的坚强!绽放着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熠熠光芒!

四门张村宋秀芬

46岁四门张村王店组

四门张村王店组宋秀芬,拥有着一个幸福和睦的六口之家,公婆、夫妻俩还有一双儿女,家庭怎样和睦?宋秀芬总结的经验就是“真诚相待、用心相处、互敬互爱”。她常对丈夫说:“相识是一种缘份,能在同一屋檐下生活,是上辈子修来的福气,咱一定要懂得知恩图报,好好照顾好爸妈”。都说姑嫂难相处,可宋秀芬与两个小姑处得胜似亲姐妹,她把小姑看成是自己的小妹,小姑也把嫂子当成自家的大姐姐,时间长了不回家就特想嫂子。说起女儿,更是宋秀芬和丈夫的骄傲。女儿从小就非常听话懂事,平时在家,扫地、做饭等家务都帮忙分担,大学毕业后,放假就回来看爷爷奶奶,啥好吃都往家买。家和万事兴,宋秀芬家的院落一直洋溢着温馨融洽的氛围,充满了大人孩子的欢声笑语。全家人用自己的勤劳、朴实和宽容守护着真实的幸福,享受着舒心安逸的美好生活。

大姜村冯淑梅

54岁孤山镇大姜村后姜组

大姜村后姜组妇女冯玉梅,老婆婆今年96高龄了,患有严重的脱肛疾病,六年前意外摔倒,又造成腿骨折瘫痪在床。冯玉梅不嫌脏、不怕累,扣屎接尿,6年如一日,无微不至地照料着婆婆。为了不让老人得褥疮,她省吃俭用买了高档气褥子,一日三餐热汤热水喂食老人。身教胜于言教,她的言行举止潜移默化感染了孩子们,两个孙女对奶奶的孝顺更不用说,每次回家总是买奶奶爱吃的东西,和奶奶睡一铺炕,从不嫌弃奶奶。有了挚爱的亲情,有了媳妇无微不至的照顾,老人虽然这么大年纪,除了行动不便依然红光满面,精神矍铄。知亲恩,善待儿女,求子顺,孝奉双亲,尊老爱老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冯玉梅有一个幸福的家庭,一双值得骄傲的女儿,相信冯玉梅晚年会自豪地说“做人,我一生无愧!”

宫屯村张丽艳

66岁,东港市孤山镇宫屯村任东组

张丽艳是宫屯村任东组一位农家妇女,自从和丈夫任延清结婚以来,夫妻恩爱,家庭和睦,一双女儿先后嫁人后,俩人更是相敬如宾。但五年前一场突如其来的车祸灾难降临到这个家庭。丈夫在车祸中脑部受重伤,抢救脱离危险后成了植物人,长期卧床丧失了自理能力。从此,家庭重担就都落在张丽艳的身上。除了干农活外,她日夜都守在丈夫的身边,每天擦洗,喂饭,接屎接尿,按时给丈夫翻身按摩。在张丽艳的精心照料下,丈夫尽管躺在炕上5年多了,身上却没有一处褥疮。现在丈夫的一只手可以动弹了,她觉得非常欣慰,仿佛看到丈夫康复的一丝希望。牵手四十余个春秋,尽管遭遇苦难,依然相濡以沫,风雨同舟,张丽艳,这位平凡的农村妇女,让我们感动,让我们钦佩!

新立村孙鹏云

48岁,新立村小庙组

孙鹏云是新立村小庙组一名普通妇女,上有公婆,下有子女,她孝敬父母,体贴丈夫,教育子女,和邻里和睦相处,从未与村里街坊邻居发生过大小矛盾。丈夫年患慢性活动性乙肝,不能干体力活,公公年患结肠癌失去劳动能力,婆婆年得了急性心肌梗赛,年7月又患脑梗死。她一个弱女人,要照顾公婆和丈夫三个病号,困难可想而知。但她依然淡定从容,家里大事小情安排得有条有理。亲戚朋友和邻居们,只要提起她,无不竖起大拇指夸她是一个贤妻、良母、孝顺媳妇。面对别人的称赞,她只是淡淡地说“我只是在尽妻子,母亲,儿媳的责任”。百善孝为先,一个女人最重要的东西是善良,朴实无华的言语印证着她的孝心,展现了一个农村妇女淳朴真诚的坦荡情怀,诠释着一个农村媳妇仁慈善良的美丽形象。

背阴寺村孙晓艳

42岁孤山镇背阴寺村

背阴寺村孙晓艳是位不幸的母亲!年的一场车祸让她失去了年幼的女儿,车祸的阴影又导致夫妻离婚。双重打击下,她放弃异地原有的优越生活条件,毅然返乡照顾三位残废家人——因车祸导致四级残疾的父亲,患有类风湿、糖尿病、骨骼变形、行动不便的母亲,一级残疾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的姐姐。照料三位都丧失生活自理的亲人,全家的重担压在她脆弱的身躯上,困难可想而知!这是一个不幸的家庭,但有孙晓艳的不离不弃,温心呵护,一家人虽然被病痛折磨着,却也过得其乐融融。孙晓艳以我们民族女性博大的情怀,默默支撑着一个困难重重的家庭,为父母为姐姐营造出和谐安逸的生活环境,是新时代当之无愧的孝女,丹东市妇联曾授予她“慈母贤妻孝女”荣誉称号。

沙家屯村徐金花

56岁沙家屯村蒋屯组

徐金花,沙家屯村蒋屯组一个平凡的家庭妇女,说她平凡是因为她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人,没有轰轰烈烈的的伟大事迹。然而就是这么一个平平凡凡的家庭妇女却用她朴实的双手和爱心营造出一个温馨而幸福的家。徐金花的公婆都已年过八旬,但老两口身体硬朗、精神舒畅,邻居说他们有福气,老两口异口同声说:“有好儿不如有好媳妇,都是媳妇照顾的好”。确实,走进徐金花的家,见到两位老人的精神气,让人倍感这个家庭的温馨、舒适、其乐融融,那是一种家的温暖,幸福的味道。数十年来,徐金花孝敬父母、关爱公婆、相夫教子,谱写出很多平凡但很感人的故事。应对别人的称赞,她总是淡淡地说:“我只是在尽儿媳、妻子、母亲的职责”。徐金花以一个典型东方女性的心态埋头做着她认为该做的事情,把“孝”字深深刻在自我的心底,书写着“孝”的朴实无华。

刘屯村丁娟

45岁刘屯村刘屯组

刘屯村刘屯组丁娟,在公公婆婆眼里是一个孝顺的好媳妇,在孩子的眼里是一位慈祥又能干的好妈妈,在邻居眼里是一个好相处的好邻居、好姐妹。丁娟平时生活当中对待公婆非常孝顺,从没有跟老人顶过嘴、吵过架、耍过脾气、红过脸,不管是大事小事都主动征求老人的意见。只要老人说出想吃什么、想要什么,她总是想方设法来满足老人们的心愿,每逢换季时都会为两位老人添置一些新衣服,她说:“公公婆婆年轻时没有现在这条件,现在生活条件好了,要让两位老人晚年幸福,这也是她做儿媳妇的责任”。看到公公婆婆开心快活,她总感到无比的宽心与欣慰,公婆逢人就夸儿媳妇好,邻里乡亲也都羡慕的说:“老刘家有这样贤惠的媳妇,真是太有福气了”。

菜农委姚淑兰

53岁孤山菜农委8组

姚淑兰是孤山菜农委8组一位普通的农家妇女,结婚以来一直与现年80多岁的公公婆婆在一起生活。她对老人非常孝顺。从过门到现在,从没有跟老人顶过嘴、吵过架、耍过脾气、红过脸,不管是大事小事都主动征求老人的意见。多年来,她无怨无悔的扛起了照顾公婆、操持家务的重担,悉心照料年事已高身体不好的公公婆婆。年,丈夫患脑血栓瘫患在床,原本其乐融融的日子被无情打破,姚淑兰毅然扛起了这个家,成为家里的“顶梁柱”,拼尽全力照料丈夫和公公婆婆们。天,天天如一日,忙碌劳累的疲态经常感动得公婆老泪纵横,心疼地抓着她的手:“你真是比亲生姑娘还孝顺,真是比我亲生的还亲呀”。姚淑兰用执着和坚韧,善良和勤劳,诠释着我们民族孝敬父母孝敬公婆的传统美德,她怀着感恩之心携老牵夫共度难关的事迹让人动容不止!

东街社区马岩

55岁孤山镇景山胡同1号

马岩是孤山东街社区一名普通妇女,她热心伺候婆婆的感人事迹,深受街坊邻居的赞扬,只要提起她,没有一个不夸她是好媳妇。从结婚那天起,她就与老人一起生活。今年84岁高龄的婆婆,行动不便,离不开人,她一面操持家务,一面精心伺候老人。她合理安排婆婆的饮食起居,千方百计让婆婆吃好住好,从不喊苦喊累。她常对婆婆说:“我们会尽最大努力照顾你,陪伴你”。她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除了照顾老人,她还要照顾两个孙女的衣食起居,精心教育培养孩子良好的品性。邻居都说,这样的情况,只有在电视剧里见过。她就是马岩,四世同堂大家庭里敬老爱幼的好儿媳、好婆婆、好奶奶,她勤劳、善良、孝顺、高尚的情操让人赞颂,她的事迹就像景山胡同长年流淌的涓涓溪水,平淡而悠深,诉说的是绵绵延延的亲情,历经岁月锤炼后的厚朴和甘醇。

刘大房村马福英

57岁,孤山镇刘大房赵家屯组

马福英是刘大房村赵家屯组一位普通农村妇女,和丈夫张永柱结婚多年来,夫妻之间宽容谦让,互敬互爱,感情非常好。然而,天有不测风云,年丈夫得了脑血栓,从此丧失自理能力,长期卧床。繁重的家务,拮据的经济,她一副弱肩挑起了重担。十几年来,马福英每天都在给丈夫接屎接尿、翻身擦洗、按摩康复这些繁重的照料中度过的。年起丈夫病情加重,再次行膀胱造瘘,照顾丈夫的难度越来越大,但她挺住了,一如既往地鼓励丈夫与病魔抗争,因为她知道丈夫离不开她的照顾,更离不开她的夫妻亲情。她也相信艰难总会过去,雨后总会有彩虹!马福英对未来无所求,只求与丈夫一生一世永相厮守!

西街社区许铁英

53岁,孤山镇西街社区

许铁英是孤山镇西街社区一朵健身舞蹈队的老师,她平易近人,舞姿优美,大家都喜欢和她相处。在家里,许铁英对婆婆比亲妈还亲,其实她自己的娘家妈也体弱多病,需要她的照顾,但时间忙不开时,她总把婆婆放在第一位,委屈自己娘家妈,为这点,她常常感到愧疚。去年冬天,婆婆腿脚好不好,她专门去足疗馆向师傅请教学习方法,每天在家给婆婆泡脚按摩。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一个冬天的按摩,当春天来临的时候,她和婆婆的身影又出现在广场舞蹈姐妹群里。婆婆是位爱美的老太太,许铁英每次逛街只要发现适合婆婆的衣服化妆品,都会买回家给婆婆装扮,引起周围邻居阿姨啧啧称赞。她在婆婆和妈妈的眼里是“贴心棉袄”,在儿女们的眼里是“了不起的妈妈”,在社区邻居们的眼里是“翘大拇指的好媳妇”,在舞蹈队姐妹们的眼里是“孝心献给长辈”的好姐妹!

东大于村祝美媛

41岁中共党员东大于村党建员

东大于村孙沟组祝美媛,公公患有帕金森十三年,婆婆患有脑梗,丈夫是肢体三级残疾,家里的重活全压在她身上。公公刚患病的那几年,她和丈夫领着老医院寻找的效治疗办法。近几年,公公病情愈加严重,手抖的连饭也不能吃了,她就买来榨汁机打碎食物给老人喂食。老人嘴抖流口水,她就缝了几个围嘴,一天轮着换。去年,她再次领着老人到沈阳医大,专家开出的四种药,需要不同的时间段服用,她就用手机定闹铃按时给老人服药。老人肢体僵硬,她就经常给老人做按摩,还买来智能手机教老人玩游戏解闷。祝美媛,一个平凡的妇女,用自己朴实双手和敬老爱老的行动感染了周围的人们,在平凡的生活中创造了不平凡,彰显了人性的光辉,亲情的伟大。

庙岭村孙致芳

53岁庙岭村潘西组

有人说,婆媳关系是最难处理的关系。其实不然,庙岭村潘西组就有一对相处和睦的婆媳,她们互相体谅,情如母女,被左邻右舍交口称赞。她叫孙致芳,一位天性开朗爱笑的普通农家妇女。孙致芳生活简朴,但却不会忘记换季就为婆婆添置新衣,心痛老人腿脚不好,平时家务抢着干。公公身体一不舒服,端水端药就送到嘴边,用公公的话讲就是儿媳妇眼里有活,眼里有老人。她们夫妇有个骄傲的警察儿子,在妈妈的言传身教下,对爷爷奶奶百般孝顺,爷爷奶奶一提起孙儿满脸都是幸福的笑容。孙致芳家里家外都是“能手”,年出栏多头猪,见证了她奔波忙碌的身影;多米种植大棚,洒遍了她辛勤劳作的汗水。孙致芳用她的孝心爱心温暖着家庭,用她的勤劳精神激励着身边的人们,诠释了孝心的回报、收获的喜悦、幸福的内涵!

投票说明

一、投票为多选,您可以选一个,也可以多投几个人,数量不限。

二、每个


转载请注明:http://www.yfena.com/jclhl/150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