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生仅40多个小时医院完

5月14日,医院小儿外科成功为一名出生仅40多个小时的新生儿实施了胸腔镜先天性膈疝修补手术,这是贺州市开展的首例经胸腔镜下先天性膈疝修补术,也是医院小儿外科成立以来完成的最小年龄的微创手术,是新生儿重症治疗水平提升的体现,标志着医院在新生儿微创手术方面又迈进一步。患儿为出生仅仅40多个小时的男婴,一出生就出现呼吸困难急促、面色发绀等症状。经胸片检查发现,患儿有先天性隔疝(中重度)以及先天性心脏病(房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急需进行膈疝修补术。先天性膈疝是外科少见疾病,是由于胎儿在母体子宫内时,出现了膈肌发育不完整,导致一侧或双侧膈肌缺陷,部分腹部脏器如胃、肠管、肝脏、脾脏等通过缺损处进入胸腔,可造成出生前的肺发育不良及出生后急剧加重的呼吸困难,患儿病死率达40%-60%。“以往对于该病的手术治疗一般采用经胸或经腹膈疝修补术,因病变部位深,显露困难,故传统手术切口大,对患儿的腹腔或胸腔的创伤也较大。因体壁神经和肌肉切断,术后伤口疼痛剧烈。”广州医院小儿外科俞钢教授东融名医工作室领衔人、医院小儿外科主任医师俞钢表示,经充分讨论和反复耐心细致和患儿父母沟通,他们决定为患儿实施经胸腔镜下先天性膈疝修补术。经胸腔镜下先天性膈疝修补术具有创伤小,精确缝合修补,手术无血化,术后恢复快,且复发率低等优势,但小儿腔镜操作空间小,对术者腔镜水平要求较高。术前5月14日,在完善术前检查后,由俞钢教授主刀,采用在胸腔镜下实施手术,仅使用一个5mmTrocar和两个3mmTrocar操作孔,术中发现患儿左侧膈肌外后方有一个直径5cm缺损,腹腔里的大部分肠管、脾脏自此处进入胸腔,几乎占满了整个左侧胸腔。新生儿肠管薄如纸张,脾脏也很稚嫩,容易损伤,要把它们全部整理归位,实非易事。凭借术中精细操作,俞钢教授将疝入胸腔脏器还纳,并缝合膈肌缺损,手术圆满成功。此例手术的开展,标志着医院腔镜手术技术和新生儿重症治疗水平上了一个更高的台阶。医院是贺州市先天性医院,近年来小儿外科广泛开展腔镜手术,小儿外科腔镜技术取得了较大进步,其中腹腔镜手术约占小儿外科手术的70%以上,微创技术水平在区内处于领先水平。科室专注14岁以下小儿各类外科疾病的诊疗,擅长新生儿外科手术,马蹄内翻足治疗,各类腹腔镜手术,无痛无出血包皮套扎术,超声水压灌肠肠套叠整复术,阴茎发育不良矫形术等。

先进的胎儿一体化管理模式:

胎儿出生前便进行多学科讨论

医院小儿外科实施先进的胎儿一体化管理模式,倡导多学科管理模式,包括产前诊断与评估、产检与分娩、手术时间与手术方式的选择、新生儿期的处理等多阶段多环节的管理,力争做到“让每一个患儿不输在出生的起跑线上”。胎儿一体化管理模式下救治经典病例如下:1、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术前术后

四个月后,行肠造瘘关闭术,孩子完全健康

2、新生儿脐膨出术前

术后

B超引导下小儿肠套叠水压可控精准灌肠整复术:肠套叠是急诊的常见病、多发病,B超引导下水压灌肠整复术是一种非手术精准整复治疗小儿原发性肠套叠的新技术,可提高小儿原发性肠套叠复位成功率,降低手术率,减少患儿身体和精神的创伤,缩短其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且全程无辐射。医院是桂东地区医院。医院小儿外科

医院小儿外科于年成立,是贺州地区唯一的小儿外科专业科室。现有副主任医师1名,住院医师5名。

诊治范围及任务:包括从出生到14岁患儿的外科问题,解决这个年龄段外科疾病的预防和治疗,以及有关的医学基础研究。具体疾病如下:

1.生殖、泌尿:包皮过长、包皮炎、包茎、包皮粘连、隐睾、鞘膜积液/精索鞘膜囊肿、精索静脉曲张、腹股沟疝、隐匿性阴茎(埋藏阴茎)、小阴唇黏连、重复肾、后尿道瓣膜病、尿道上/下裂、各种原因肾积水、泌尿系结石、肾/肾上腺肿瘤等。

2.腹部:腹股沟斜疝、肠梗阻、脐炎/脐瘘/脐疝、腹痛病、腹膜炎(急性/慢性)、阑尾炎/阑尾周围脓肿、肠套叠、胰腺炎、胆道感染、胆道结石、肝脏肿瘤、胰腺囊肿/肿瘤、先天性巨结肠、胆道闭锁、腹腔肿瘤、肛门闭锁、肛瘘、肛周脓肿、腹腔内脏器损伤等。

3.头颈躯干四肢:体表肿物、血管瘤、体表脓肿、淋巴结肿大、腱鞘囊肿、腘窝囊肿、多指畸形、肌性斜颈、甲状舌管囊肿或瘘、甲状腺囊肿/腺瘤等。

东融名医工作室:俞钢,小儿外科,主任医师从事小儿外科三十余年,主要方向为小儿普外、泌外、普胸、新生儿外科和胎儿医学。中华医学会围产医学分会胎儿医学组委员、中华医学会小儿外科分会小儿普胸协作组成员、中国妇幼保健协会妇幼微创专业委员会新生儿微创学组委员、广东省临床医学学会胎儿医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广东省泌尿生殖协会小儿泌尿外科学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围产医学会胎儿畸形矫形组组长、广东省医学会胸外科学分会委员、广东省医疗行业协会胸外科管理分会第一届委员、重庆大学生物工程学院客座教授、《中华围产医学杂志》特邀审稿专家,《中华小儿外科杂志》编委,《临床小儿外科杂志》、《国际医药导报》期刊编委。目前重点研究胎儿疾病的临床评估、风险管理以及围产新生儿的治疗。近五年发表学术论著80余篇,其中SCI8篇。已出版《胎儿新生儿外科疾病图谱》及《胎儿肺囊腺瘤和隔离肺释疑》、《胎儿膈疝和食道闭锁释疑》《临床胎儿学》《胎儿泌尿系统疾病释疑》五本胎儿医学著作。学科带头人:唐宗富,小儿外科,副主任医师

医院小儿外科主任,副主任医师,年毕业于桂林医学院临床医学系。广西医学会、广西医师协会小儿外科分会会员。年在中南大学湘医院普外科进修学习,年在广医院微创中心学习腹腔镜诊疗技术,年在医院进修学习小儿外科。从事外科临床工作近20年,具有丰富的外科临床经验,尤其擅长小儿普外科、小儿泌尿外科疾病的诊断与手术治疗,具有娴熟的腹腔镜手术操作技能,能熟练开展各类腹腔镜手术。多篇论文在省级以上期刊发表。

文:谭碧云龚静

责任编辑:谭碧云龚静

审核:医务部

投稿邮箱:hzsrmyyxck

.


转载请注明:http://www.yfena.com/jclhl/140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