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情绪性胃病
大量的实验和统计资料分析证明,坏情绪是导致胃病发生的重要原因。有这样一个实验,把猴子吊起来,并不时地给以点刺激,造成猴子一直处于焦虑不安的情绪中,不久猴子便得了胃溃疡。通过采用纤维胃镜、X线、脑电图以及生化对胃病的疾病机制进行的研究,发现胃病的发生与大脑皮层的过度兴奋或抑制、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密切相关。我们经常发现这样一种情况,由于忧虑、恼怒情绪的存在,往往会明显影响食欲,这在中医学中称为“思虑伤脾”和“肝脾不调”。
(二)情绪性腹痛
腹痛在临床上极为常见,多为感受外邪、饮食不洁、情志失调及阳虚等导致气机郁滞,脉络痹阻及经脉失调所致,故有“不通则病”之说。但腹痛牵涉疾病范围较广,与大便异常有密切联系,而且其病情变化与情绪变化密切相关。慢性非特异性结肠炎是一种原因不明的直肠、乙状结肠非特异性溃疡性炎症,主要症状是腹痛,腹泻粘液血便,经久不愈。其起病缓慢,病程较长,现代医学认为与长期紧张免疫功能异常有关。
结肠易激惹综合征,又称为结肠过敏、结肠功能紊乱、结肠神经官能症,常表现为腹痛,腹泻,或腹泻与便秘交替出现,往往伴有心悸、发力、胸闷、失眠和尿频等神经官能症状。各种检查无明显器质性改变,常因情绪改变而诱发。这种疾病,古代医著中称为“气泄”。由于其发作每与情志不畅有关,故应避免精神紧张和恼怒。节制饮食,适当使用一些镇静药物如安定等,具有一定作用。
(三)季节情绪抑郁
在炎夏,人人好动活跃,然而,每当季节一转,踏入冬季,人便显得意志消沉,医生提醒这可能是患上了“季节性情绪病”。季节性情绪病是精神抑郁症的一种,病人每每在阳光减少的冬季意兴骤减,对身边事物提不起兴趣之余,还有瞌睡、多吃、易怒、过敏等状况。跟一般抑郁症明显不同的是,“季节性情绪病”病人只在冬季发作,夏天则情绪正常。若连续两个冬季这样,就有可能是此类病者。
除此之外,还有情绪性哮喘、情绪性感冒、情绪性疲劳、情绪性糖尿病等。所以,适当调整情绪,保持好心情,对于远离这些情绪性疾病可是大有裨益哦。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