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疗肠息肉有哪些优势

NationalDay

“息肉”一词早在《内经》中就有记载。《灵枢?水胀篇》就有“夫覃者,寒气客于肠外,与卫相搏,气不得荣,因有所系,癖而内,恶气乃起,息肉乃生”之说。古代医家认为“息肉”是一种恶肉,寒气侵犯大肠,阳气阻滞不通,致使大肠隐避之处恶血积聚,形成“息肉”,逐渐发展成为“肠覃”。

中医药对于大肠息肉的意义

大肠癌是我国常见肿瘤,其发病率已位居恶性肿瘤谱的第4位且呈持续上升趋势。而大肠息肉是癌前病变之一。实行结肠镜普查并及时摘除大肠息肉可使大肠癌的死亡率降低90%以上。

中医药治疗大肠息肉过程安全无痛无副作用,费用相对低廉。因此研究及运用中医药治疗大肠息肉依然具有积极的意义和良好的发展前景。

传统医学

肠息肉的中医病机

由于大肠息肉病因病机比较复杂,故古今医家的认识也不尽相同。究其病因病机,大多学者认为“脾虚”是本病的病机重点,而湿热、寒湿、湿浊、痰浊及由此而引起的瘀浊、瘀血则是本病的中医学病因。马晓霖认为,情志郁结失调、感受寒湿外邪、饮食不节所伤及脾胃虚弱不足是其发病的主要原因。魏品康教授认为痰是体内病理产物的概括,同时痰也是肿瘤的致病因素及病理产物,因为无论是良性的肠息肉还是恶性的结肠癌,术后均有复发现象。这支持了痰是肠息肉的重要致病因素及病理产物的观点。

乌梅治疗大肠息肉研究

大肠息肉的治疗,西医除采用外科手术、内镜下摘除外,尚无理想的治法和药物。而中医中药对本病的认识和治疗有独特之处,近代报道乌梅尚有治疗肠道息肉的功效。从乌梅传统应用入手,进一步挖掘其现代研究成果,以期为乌梅治疗肠道息肉提供更多依据,探讨如下。

乌梅治疗大肠息肉的中医基础理论

前面说了,湿热、寒湿、湿浊、痰浊及由此而引起的瘀浊、瘀血是本病的中医学病因,

对于乌梅的功效,古籍有很多记载。

◆《神农本草经》有记载:“味酸,平。主下气,除热烦满,安心,肢体痛,偏枯不仁,死肌,去青黑痣,恶疾。”

◆《本草》云:“主肢体痛,偏枯不仁,死肌。去青黑痣,恶疾,止下痢,好唾口干,去骨间热。又方治一切恶疮肉出,以乌梅烧为灰,杵末,敷上恶肉,立尽。”

◆《本草纲目》:“其蚀恶疮餐肉,虽是酸收,却有物理之妙。”

◆《刘涓子鬼遗方》:“用乌梅肉烧存性,研敷恶肉上,一夜立尽。”

近代中医以乌梅治疗息肉案例

用乌梅,谓之可敛肺祛瘀,并将之用于直肠息肉等等,可见乌梅治恶肉有良效。近代医家引乌梅“治一切恶疮肉出”,用来治疗大肠息肉、胆囊息肉、声带息肉、鼻息肉等亦均见良效:

◆徐复霖教授以健脾益康汤(含炒乌梅)随证加减治疗大肠息肉30例,结果临床治愈14例、显效6例、好转8例、无效2例。

◆赵桂华采用扶正与祛邪并举之法,自拟挤生乌梅丸与四君子汤加味,治疗一例十二指肠息肉。

◆滕松茂等使用乌梅为主药的五倍子乌梅汤灌肠治疗结肠息肉,有效率达92%

从上可知,乌梅对于息肉的防治效果显著。

总结

中医治息肉,并非只是从古医书记载草率定论,而是通过老中医老教授们深厚的理论知识和大量临床实践基础而得出的结论,是有依可循的。

十剂堂,与您分享健康养生知识

长按识别


转载请注明:http://www.yfena.com/dljcy/159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