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上海市医疗支援队、曲靖市医疗支援队和省委组织部派驻医疗队帮扶专家的到来,医院医疗业务再次注入了新的活力。医疗队的专家们一来到维西就全心投入工作,不畏严冬,不惧艰辛,辛勤付出,病人享受到了更优质的医疗技术服务。医院的医疗队专家包括呼吸科、普通外科、儿科、精神科、中医科、骨科、口腔科、妇产科等,其中,普通外科在医疗专家的指导下,再次开展了几项新技术,真正做到了治病痛苦小,康复快,回家早。
新技术一:双套管引流技术应用于术后肠漏病人的治疗
年12月4日,曲靖市医疗支援队正式进入医院进行医疗支援工作,普外科正好收治一例复杂且棘手的病人:患者李某,男,23岁,维西本地人,大学刚毕业,正要迈向人生的新征程,但事与愿违,因“反复便血1年余”诊断为乙状结肠恶性肿瘤,已行常规乙状结肠癌根治术后第9天,病人出现了切口脂肪液化,换药时给予敞开切口引流,于第二天再次换药时发现切口部位渗出较多,并有黄色粪便溢出。考虑术后肠漏,全科医生一度进入紧张状态,内心出现了慌乱,若处理不当,会导致病人倾家荡产甚至病人死亡的结局。此时正值来医院的医疗支援专家孙德云主治医师入科的第二天,孙德云医师立刻仔细查看病人全身状况,详细研究病历,后经过仔细分析,若行肠造瘘,病人腹腔内肠水肿及粘连较严重,手术风险较高且术后肠液引流不当会导致腹部切口更难愈合。若不进行肠造瘘,则需要进行充分的引流,将漏出的粪便及时、充分的引流至体外,防止腹腔内感染,但若引流治疗失败,病人可能将错过造瘘时机,全身情况更糟,导致感染性休克,死亡等结局。经过科室内讨论及孙医生的客观分析,考虑患者为迟发性肠漏,行腹部CT未见腹腔内广泛积液,肠漏较局限。在孙医生的大胆建议下,全科医生同意进行了双套管引流技术。
但医院内从未开展过该项技术,没有可使用的引流装置。孙医生不畏困难,并在徐建华主任的主持下及护理人员的通力协调下,到创外科、麻醉科借用相关引流管,手工制作了一根满意的双套管,当天顺利将双套管置入,并培训科室医护如何使用中心负压引流及冲洗,病人粪液及切口渗出很快得到充分引流。之后,孙医生每天到病房查看患者并观察引流情况,每天看望病人3-4次,及时调整引流管。经过20天的引流及营养支持,不仅病人的肠漏愈合好了,并且腹部切口也恢复良好,病人脸上露出康复的喜悦。
新技术二:腹腔镜下小肠穿孔修补术
患者蜂某14岁男孩,因“腹部外伤3天,腹痛1天”就诊于急诊科,行腹部立位片示膈下少量游离气体,急诊科建议患者到普外科就诊,当时正值曲靖帮扶专家孙德云医生白班,给以腹部查体,存在腹膜炎体征,结合病史及相关检查资料,考虑外伤后空腔脏器穿孔合并弥漫性腹膜炎,建议行手术治疗。因考虑到病人年轻,行常规剖腹探查术腹部疤痕较大,恢复慢。孙医生根据病情分析小肠穿孔可能性大,建议行腹腔镜下探查术+肠穿孔修补术,经过紧张而有序的准备,当天急诊行了腹腔下探查术。
术中证实为小肠挫伤致破裂穿孔,孙医生评估肠挫伤面积不大,组织失活情况不严重,可行腹腔镜下修补术,随即给予了腹腔镜下小肠穿孔修补术并腹腔清洗术,并仔细探查腹腔内无其他脏器明显损伤,顺利完成手术。
病人术后很快可下床活动,术后12天完全恢复饮食,康复出院,且腹部几乎不留疤痕,充分发挥了腹腔镜下手术创伤小、恢复快的优势。
新技术三五孔法腹腔镜下胆囊联合阑尾切除术
44岁患者雀某,女性病人,因“腹痛5小时”入院,行腹部B超提示胆囊结石伴胆囊炎,考虑急性胆囊炎,给以抗感染治疗后,发现腹痛转移至右下腹,查体发现右下腹压痛明显。经过科室内讨论,考虑胆囊结石并胆囊炎合并急性阑尾炎,有手术指征。因需要行腹腔内上下两处脏器手术,若开腹手术则病人创伤较大,恢复慢,曲靖帮扶专家孙德云医生提出可考虑腹腔镜下联合手术,这样腹部切口小,恢复快。病人听后非常满意手术方案,于当日在孙医生的指导及帮助下,以五孔法手术(正常需要六孔),在徐建华主任主刀下顺利完成了腹腔镜下胆囊联合阑尾切除术。
术中证实为急性胆囊炎合并化脓性阑尾炎,术后第一天病人即可下床活动,术后第五天病人康复出院,充分显示了腹腔镜下手术不仅创伤小,还可利用共同的几个小孔联合做不同部位脏器手术的优势,真正做到治病创伤小,康复快,病人回家早。
目前,医院在来自上海、昆明、曲靖专家的帮扶指导下,医院医疗技术得到了巨大提高,各项诊疗流程也逐步规范,老百姓可在本县域内即可享受到专家们的优质医疗服务,专家组的到来给维西人民带来了福音。各相关专业专医院大厅及各相关科室门口,有需要的患医院相关科室咨询就诊。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