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护理学第二十九章小肠疾病病人的护

欢迎点击上方蓝色字体,   

各类肠梗阻共同表现:腹痛、呕吐、腹胀、停止排便和排气。

1.症状(1)腹痛:

①单纯机械性:阵发性绞痛;

②绞窄性:持续性,伴阵发性加重。

③麻痹性:持续性,胀痛。

(2)呕吐:

①高位:早且频繁,呕吐物主要为胃及十二指肠内容物; 

②低位:发生呕吐较晚,先为为内容物,继而为粪样;

③麻痹性:呈溢出性;

④绞窄性:呕吐物呈棕褐色或血性。

(3)腹胀:高位:不明显;低位:明显;

麻痹性:均匀性全腹胀;肠扭转或闭袢性:不对称。

(4)停止肛门排气、排便:见于急性完全性;①高位肠梗阻早期仍有排便或排气,故不可排除肠梗阻;

②不完全性可有多次少量的排气、排便;

③绞窄性可排血性黏液样粪便。

2.体征(1)腹部:①视:机械性可见肠型和蠕动波。

②触:单纯性肠梗阻因肠管膨胀,可有轻度压痛,但无腹膜刺激征;绞窄性肠梗阻时可有固定压痛和腹膜刺激征;蛔虫性肠梗阻,常在腹中部触及条索状团块;肠套叠时可扪及腊肠样肿块。

③叩:窄性肠梗阻时,腹腔有渗液,移动性浊音可呈阳性。

④听:机械性肠阻时有肠鸣音亢进,气过水音,麻痹性肠梗阻时,肠鸣音减弱或消失。

(2)全身:肠梗阻初期,病人全身情况可无明显变化。梗阻晚期或绞窄性梗阻病人可出现脱水、中毒、休克等。

(X线立位腹平片:首选辅助检查)

1.实验室:脱水、血液浓缩,血红蛋白、血细胞比容升高,尿比重均增高。绞窄性: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明显增加,呕吐物和粪便中有大量红细胞或隐血试验(+)。2.影像学检查:

正常情况,小肠内容物运行很快,气体和液体充分混合,故腹部X线只显示胃和结肠内气体,不显示小肠内气体。肠梗阻时,小肠内容物停滞,气、液体分离,在梗阻4~6小时后,腹部X线可见多个气液平面及胀气肠袢;空肠梗阻时,空肠黏膜环状皱襞可显示“鱼肋骨刺”状改变。回肠扩张的肠袢多,可见阶梯状的液平面。

解除肠道梗阻和纠正全身生理紊乱。

基础治疗:禁食禁饮、胃肠减压、解痉止痛、纠正体液失调、抗生素等。

解除梗阻:

1)非手术:中医中药、口服或胃肠道灌注植物油、针刺疗法等。

2)手术单纯解除梗阻、肠段切除、肠短路吻合术、肠造口或肠外置术。

非手术治疗/手术前护理

(1)缓解疼痛与腹胀:

①胃肠减压

②安置体位:低半卧位

③应用应用解痉剂:阿托品、-2等。禁用:吗啡、哌替啶等镇痛药,避免掩盖病情而延误治疗。

④按摩或针灸。

(2)维持体液与营养平衡

①补充液体

②饮食与营养支持:梗阻时禁食,肠外营养;排便、排气、腹痛、腹胀消失12小时候后,流食。

(3)呕吐护理

(4)病情观察

(5)肠道准备2.术后护理

(1)体位:平卧位--半卧位

(2)饮食:禁食--排气后少量流食

(3)并发症的护理 早期下床活动,防止肠粘连

是肠管与其他空腔脏器、体腔或体表存在病理性通道,肠内容物经过此通道进入其他脏器、体腔或体外,引起严重感染、体液失衡、营养不良等。分肠外瘘;肠内瘘。

先天畸形

腹部损伤

腹腔感染或肠道疾病

腹腔内脏器或肠道的恶性病变

高位瘘:包括胃、十二指肠、位于Treitz韧带cm范围内空肠上段的瘘。水、电解质紊乱较严重,脱水和低血容量性休克。

低位肠瘘:于Treitz韧带cm以远的空肠下段、回肠与结肠的瘘。继发性感染明显。

高流量瘘:每日消化液流出大于ml;低流量瘘:小于ml。(正常人每日分泌ml消化液绝大部分肠道回吸收,仅有ml随粪便排出)肠液丢失伴有大量消化酶和蛋白质丢失,加上炎症和创伤的消耗,严重的负氮平衡,发生贫血、低蛋白血症和多系统器官功能障碍

1.症状

手术后肠外瘘可于术后3--5日出现症状,腹痛、腹胀、恶性、呕吐、停止排便、排气,高热、脉速,水电解质酸碱平衡失调,低血容量性休克;多器官功能衰竭。

2.体征:瘘口、瘘管,周围皮肤糜烂、红肿、疼痛。高流量高位:含大量胆汁、胰液,多呈蛋花样、刺激性强,腹膜刺激征明显。低位瘘:腹膜炎,粪渣,有臭味。

实验室检查:血红蛋白、血细胞计数下降;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比例升高。血生化:低钾、低钠。

特殊检查

(1)口服染料或药用炭,是最简便实用的检查手段。口服或胃管注入亚甲蓝,从瘘口排出可以证明存在肠瘘。

(2)瘘管组织活检及病理学检查

影像学检查

超声及CT检查;瘘管造影。

1.非手术治疗

(1)补液及营养支持

(2)控制感染:根据药敏选择。

(3)药物治疗:生长抑素制剂降低胃肠液分泌量,以减少液体丢失。肠液明显减少时改用生长激素,促进蛋白质合成,加强组织修复。

(4)瘘口局部处理:双套管负压引流;封堵处理。

2.手术治疗:瘘口造口术;肠段部分切除吻合术;肠瘘局部楔形切除缝合术。

非手术治疗的护理/术前护理(1)维持体液平衡。

(2)控制感染

①体位:低半坐卧位,利于漏出液积聚于盆腔,减少毒素的吸收,同时利于呼吸和引流。

②合理应用抗生素;

③负压引流:经手术切口或瘘管内放置双套管进行腹腔灌洗,以充分稀释、引流溢出的肠液,减少肠液对瘘口周围组织的侵蚀,有利于炎症消退和瘘口愈合。调节负压10~20kPa(75~mmHg),每天等渗盐水冲洗液量~ml,速度40~60滴/分,温度30~40℃;若肠液稠厚,刺激性强时,应加快冲洗速度;分别记录冲洗瓶和引流瓶内液量。保持引流通畅,定时挤压。

(3)营养支持

(4)瘘口周围皮肤的护理:保持清洁干燥,选用中性皂液或0.5%氯已定清洗,涂复方氧化锌软膏。

(5)术前准备:①肠道准备:术前3日进少渣半流质饮食,并口服肠道不吸收抗生素;术前2日进无渣流质,术前1日禁食。②皮肤准备术前认真清除瘘口周围皮肤的污垢及油膏,保持局部清洁。③口腔护理:由于病人长期未经口进食,易发生口腔溃病等,应予生理盐水或漱口液漱口2次/日,并观察口腔黏膜改变,及时处理口腔病变。

2.术后护理

(1)饮食:为避免再次发生肠瘘,可适当延长禁食时间至4~6日,禁食期间继续全胃肠外营养支持,并做好相应护理。(2)引流管护理:肠瘘术后留置的引流管较多,包括腹腔负压引流管、胃肠减压管、导尿管等。应安善固定并标识;保持各管道引流通畅;严格无菌技术操作;观察并记录各引流液的颜色、性状和量;根据引流情况及时调整引流管负压大小。(3)并发症的护理1)术后出血常见原因:①术中止血不彻底,引起创面渗血;②创面感染侵蚀到血管,引起出血;③负压吸引力过大,损伤肠膜。严密监测生命体征,观察切口渗血、渗液情况,以及各引流液的性状、颜色和量若发现出血,应及时通知医师,并协助处理。2)腹腔感染:由于肠瘘病人营养物质大量流失,全身状况较差,术后容易发生切口及腹腔感染,甚至再次发生肠瘘。护理:除保持引流通畅、预防性应用抗生素外,注意观察有无切口局部或腹部疼痛、腹胀、恶心呕吐等不适,切口有无红肿、发热;腹部有无压痛、反跳痛、肌紧张等腹膜刺激征表现以及生命体征的变化,及早发现感染征象。

3)粘连性肠梗阻:生命体征平稳后半卧位;鼓励早期床上活动,尽早下床活动。

Whenmanishappy,

heisinharmonywithhimselfandhisenvironment.

——Oscar??edliW??人类幸福之时,亦即人类自身??谐和??生活且与环境和谐共处之时。

——??卡斯奥??·王尔德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yfena.com/dljcy/13682.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