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岳氏三兄妹
最近同时医院切除了结肠
为什么扎堆做手术?
要从去年9月说起
年9月,岳氏三兄妹的另一位兄弟确诊了肠癌。医院肛肠外科黄平主任问询得知,患者的肠癌有家族性聚集特点,建议其他亲属做肠镜检查。今年6月,三兄妹的肠镜检查结果都显示:结肠内密布息肉上百枚,需要尽快手术!否则,癌变风险很大。
家人接连患肠癌
一查竟是"家族性息肉病"引起
46岁的岳女士在家里排行老三,她大哥51岁,小妹45岁。
上周,岳女士和大哥、小妹都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肛肠科做了结肠切除手术,目前恢复良好。
年9月,岳女士的二哥查出肠癌晚期,医生发现,这是由家族性息肉病引起。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肛肠科副主任医师张伟伟介绍,岳女士二哥的结直肠里,有成百上千个息肉,“直肠里面长了一个肿瘤,所以那个病人做个手术以后,我们给他一个建议,亲属要进行一个进一步筛查。”
岳女士的大哥岳先生常年在外打工,从来没有做过肠镜检查。他的父亲,42岁就因肠癌去世。如今,二弟也被确诊为肠癌,本以为是巧合,"运气不好",从没想过家族遗传因素。这次,也是在三妹的催促下,才做了检查。
张伟伟医生告诉记者:“老大切下来的标本发现,已经有部分高级别上皮瘤变”,这其实就是早期的癌变,“另外两个兄妹也是一样的。不干预的话,早癌会进展,变成浸润性的癌症,甚至转移。”
目前,三兄妹切除结肠后,去除了体内的"定时炸弹",接下来,只要每年做一次肠镜检查就可以了。
息肉癌变期大约5到10年
牢记"肠镜检查时间表"
家族性息肉病又称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familiaradenomatouspolyposis,FAP),为一种较少见的遗传性疾病,本病为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但不是先天性疾病,出生时肠内并无息肉,常在青春期逐渐出现。患者的子女中有50%患病概率,如果不进行干预,整个大肠中的大小不一的腺瘤性息肉终将有恶变者,后果严重。
家族性息肉病一般没有特殊症状。很多病人都是因为排便出血才来就诊,此时往往已经发展成癌症。相关数据显示,每个肠癌病人中,就有一个是因为家族性息肉病引起的。
张伟伟医生提醒,息肉到癌变,可能有5到10年时间,“只要抓住这样一个窗口期,完全可以避免恶性肿瘤的发生。”
在我国,结直肠癌目前是仅次于肺癌、胃癌的第三大高发癌症。医生建议大家收好这份“肠镜检查时间表”,可以尽早发现肠息肉,避免癌变。
腹腔镜下手术
术后第二天就可下床自由活动
黄平主任介绍,家族性遗传性息肉病作为一种遗传性疾病,结肠黏膜的任何部位都会发生腺瘤性息肉,如不进行及时干预,终将有部分息肉发生恶变,一旦确诊即需择机手术,手术方式包括大肠全切或次全切除等。
此次南医大附属医院黄平主任为岳氏三兄妹实施的手术叫做“全腹腔镜下全结肠切除+回肠直肠吻合术(NOSES)”。
该手术方式属于腹部无切口的腹腔镜大肠次全切除术,纯手工缝合,可以更好地保护植物神经功能,避免了对生殖泌尿功能的影响,同时对排便功能影响较小,腹部没有令人胆寒的20厘米左右“顶天立地”的切口,而仅有数个小孔如钥匙孔大小,体内不留吻合钉,属于微创中的微创,美容效果好。而且,相较于传统手术,该手术方式可以为病人节省近万元的费用。
岳氏兄妹做了手术后恢复迅速,术后第二天就可下床自由活动。
专家介绍
黄平
主任医师
硕士生导师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肛肠外科主任,西医肛肠外科博士,硕士生导师。医院开展肛肠外科诊治工作,医院结直肠肛门外科中经验最丰富、技术最全面者之一,医院不能解决的病人难题。擅长大肠肛门疾病外科诊治(含直肠癌病人再次盆腔手术),特色技术腹腔镜直肠癌保肛手术和直肠阴道瘘修补术。
擅长大肠肛门疾病外科诊治(含直肠癌病人再次盆腔手术),特色技术:腹腔镜直肠癌保肛术和直肠阴道瘘修补术。擅长电子肠镜和腹腔镜技术,尤其是肠癌保肛术和直肠阴道瘘无张力修补术及大肠肛门疾病手术,如痔疮、肛裂、肛瘘等。
内容来源:江苏广电融媒中心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医院
觉得好看点一下▼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